扒一扒海外游学夏令营的那些坑

2019-03-20 06:40奇葩二宝爸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游学夏令营英文

□奇葩二宝爸

如今的夏令营,就像曾经风靡一时的奥数班一样,成为一种潮流。似乎不带孩子去夏令营,自己就不是个合格父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花八门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各种游学、插班项目应接不暇,让对夏令营一知半解的家长更加迷茫,也令很多家长花了大钱却踩了坑。

总结下来,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条: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虽然主流夏令营都有官网,但要做到营地产品信息对消费者完全透明公开,还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利润的诱惑和机构生存的压力面前。其次是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当模糊,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家长们很容易因为机构的过度营销而做出非理智选择,一不小心就成了小白鼠。

游学线路的坑

相信你也对这样的坑有所耳闻了:夏令营怎么成了旅游团?错,这本来就是个旅游团,只是伪装成了夏令营……

随着夏令营热潮越刮越猛,很多人还不了解怎么回事,就被焦虑裹挟到这股大潮中。很多妈妈看到不少中介机构打出“沉浸式英语会话环境”“体验美式教育”等标语,再看朋友圈中别人晒出孩子跟国际友人的高大上合影,咬咬牙一跺脚,花几万元给孩子报了名。

而事实上,孩子去了趟美国,“游”大于“学”,连拉斯维加斯赌场都玩了一趟,实际参与课程的时间可能还不到24小时。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游学,往往流于“只游不学”。很多家长省吃俭用花几万元送孩子参加所谓的“精英夏令营”,除了短暂的上课时间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参观斯坦福、伯克利、UCLA、金门大桥、星光大道、硅谷公司这些免费项目。换而言之:花了三四万元,就是在热门景点前照照相、参观免费景点、交个外国小朋友……

所以,家长在报名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才能甄别出,究竟是走马观花看景点,还是独一无二的深度浸入体验。比如,我见过有位华人在伦敦某名牌大学当老师,他和朋友组织的夏令营,可以带孩子进入他的办公室,看一个华人老师是如何备课、如何给来自全球的大学生授课、如何做自动化研发的高精尖实验……这些体验独一无二,和其他蜻蜓点水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高大上”头衔的坑

请记住,但凡在介绍中动不动就爱用“最、第一、TOP1”等字眼来介绍夏令营的,需要提高警惕。原因有二:首先,广告法本身就不允许用这样的字眼宣传,至少说明存在过度营销和虚假广告的嫌疑,这样的夏令营,诚信欠缺。其次,拿美国夏令营来说,正规官网从来不会用“世界第一”“最……”等字眼宣传包装自己,因为美国的夏令营压根没有任何排名,事实上,好的夏令营从来不会、也不需要用这些词汇来给自己做广告。其实,这种情况放到英国、北欧、澳洲甚至东南亚等地,也是同理。那些用很夸张字眼来宣称自己“历史最悠久、家长好评最高、某地第一品牌”的夏令营,我们还是多留一个心眼,最好敬而远之。

虽说信息不完全对称,我们依然有一些第三方渠道和平台,可以侧面做功课了解。譬如,你要了解美国的夏令营,除了可以上夏令营官网外,也可以使用美国版大众点评yelp查看对夏令营的评价。yelp有网页版,也有App。此外,还可以在Facebook中搜索夏令营名字中的关键词,得到林林总总的客观信息,收获对该夏令营比较完整的评价。建议不要光看点评分数,要看具体评论,尤其是近两三年的评论。

课程内容的坑

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某些夏令营在课程描述中,用各种“高大上”的字眼忽悠你,分分钟让你被名头唬住,什么“培养孩子未来领导力”“全封闭沉浸式英文环境”……而内容则悄然缩水、挂羊头卖狗肉、甚至“调包”……

面对“插班夏令营”“戏剧夏令营”“STEM营”……不少家长都会无所适从。而实际上,暑假插班是比较少见的——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因为学生都放假了。只有澳洲、新西兰,在七八月份有最多插班四周的可能性。有些夏令营号称“插班上课美国学校”,可再仔细思考一下,一个班突然安排10来个中国学生,哪个正规学校会同意呢?这不是扰乱学校正常上课秩序吗?

而且,插班的学校多数都是公立学校,但公立学校暑假是不上课的,那美国学生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很多是游学机构和学校一起合作,“返聘”美国学生陪中国学生上课,再给予美国学生一定的奖励。号称有美国学生参加的戏剧夏令营、STEM营有不少是这个模式。

寒假倒是最好的插班时机,因为美国的寒假和中国的寒假错开了。也就是说,中国放寒假的时候,美国学校是正常上课的,这样确实有机会真正体会到美国的课堂。

对一些挂着名校头衔的插班夏令营,也一定多留个心眼。

有时,那些打着名校招牌的夏令营,诸如哈佛、斯坦福等,其实只是租用哈佛、斯坦福的教室,老师和这些大学一点关系也没有——教室是借来的,老师是美国人,学生则几乎都是中国来的。

且慢,那些美国老师往往也是被“调包”的——本校的全职老师,会在夏天留下来继续上课的很少,大多数老师暑假都会带自己的孩子出门旅游。那夏令营的老师从何而来呢?有的学校是自己的团队运营招聘夏令营老师,由本校老师和夏令营老师一起合作。暑期兼职的夏令营老师大多比较年轻,有活力,很多还是教育系的在校大学生。这些老师并不是说不好,只是家长不要以为打着硅谷名校、伯克利名头的夏令营,就一定是那个学校自己的老师。

所以,选择这类夏令营,一定要特别留意日程安排。很多游学夏令营,参观校园很可能就是花钱排队看人头。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叫旅行团,不是夏令营。

孩子入营年龄的坑

有些夏令营为了挣钱,对孩子的年龄几乎不设限制,两三岁的也有开班,但大多都是“亲子同游”的形式。

按照经验丰富的家长的说法,倒也不是不支持太小的孩子花几万元跑大老远去参加夏令营,毕竟对于低龄孩子的性情培养和文化熏陶,还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但低龄小朋友首次海外营,建议选择综合类营,运动、探索、艺术项目都有,孩子不会枯燥,语言沟通障碍也较低。同组的中国学生人数最好能控制,不建议低龄孩子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好友或亲戚一起报名。一旦被分在同一个班里,两个孩子往往全程凑在一起玩自己的,这样的话,参加夏令营也达不到原本想要的效果。

锻炼英语的坑

让孩子走出国门,参加异国夏令营,我相信绝大部分父母的想法是一样的: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纯英文环境,就当磨耳朵也是好的。所以,在选择夏令营时,建议慎重考察学校的“英语环境”。

比如,去清迈这类近年被热炒的城市,又选了一个国人心目中的热门国际学校,很可能你会面对“班级里挤满中国学生”的状况,那就事与愿违了。还有的学校,可能会把中国来的孩子单独组一个班,这样就更没意思了。

所以,参加夏令营前,务必要咨询清楚,是怎样的招生理念以及去年华人学生的比例是什么情况,如果给不出去年参考值的新办夏令营,建议不要冒险参加了。切记,那些只要报名就招收、对孩子的英文基础也不做任何要求的,很可能整个班都是华人学生。

当然,另一个极端也要注意:纯英语环境,未必适合每个中国孩子。有些机构在营销材料中会给家长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英语水平越差,通过出国参加夏令营,就提高越快。这其实存在过度营销的嫌疑。

第一,指望短短1—3周的时间,让孩子英文水平突飞猛进,这并不现实,有夸大成分。第二,中国孩子普遍偏内向,纯英语环境的美国夏令营,并非适合所有孩子和家庭。很多美国夏令营的辅导员和主任的普遍反馈是:如果孩子英文不算好、性格又比较内向、不敢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话,通常在夏令营里过得并不愉快——孩子更像是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种情况对于夏令营主办者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他们很担心因为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产生各种安全问题。美国很多夏令营,其实更希望中国来的孩子,有一定的英文表达能力和经验,而不是英文水平太差又内向寡言的孩子。此外,在选择合适的夏令营时,也需要注意不同项目对语言的适应度要求。

所以,要给孩子一个清晰的定位,处在什么样的英文水平,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再根据综合评定和分析,为孩子选择一个气质风格相匹配的夏令营。

面对环肥燕瘦又参差不齐的各种夏令营,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建议各位父母,按学生构成、住宿方案、内容、主办机构四个方面来了解和综合选择。仔仔细细想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性格,什么年龄段,英文水准如何,希望孩子学到什么,再去找适合孩子的营。

猜你喜欢
游学夏令营英文
农村游学活动
靖边县武术协会到登封开展武术游学活动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