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家居的灵感集(一)

2019-03-20 02:29吴雨洁byWuYujie
宝藏 2019年1期
关键词:石友赏石中式

文/ 吴雨洁 by Wu Yujie

图二:梵几的设计

(一)

“新中式”是时兴的设计风格,但它其实并不“新”。

其源头甚至早在70年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提倡的“中而新”风格——中,意味着有自己的文明传统。新,意味着不同于“假古董”。尤其对照当时的历史状况来看,真是集胆量、识断与预见性为一体。梁先生不愧为大家!

当然新中式也是一个变化的概念。我的个人感觉,眼下新中式是一种强调文化修养的new money(新富阶级)风格。它有几个关键性点:

一个是配色上强调“静”。

一个是材质更讲究。

一个是设计上出现频率较高的“细、轻、圆”。

还有就是一些古典元素的回归。

这大概是物质过剩以后的一种反思和精炼。也或许是得到了知识红利的群体对自己身份的标榜。同时也大概源于猛赚钱“累”了、“伤身”了,想开始调整生活的脚步的社会心理,这些共同促成了新中式风格的成型。

(二)

与此对应,赏石也开始出现了新中式。

它也强调静心、强调书卷气、强调华而不彰(不再那么“富贵发财”了)。这是审美风格上的变化。

具体到对石头的处理上,它相对于日本、台湾石道的变化在于:将小局扩大到了大局。从神龛式样的、囿于一个小空间的完美搭配抽脱出来,使得石头更彻底融入家居环境。

这种变化将石道从一种专业性颇高的技艺中解放出来,变得更自由、更有想象空间、也更实用。

这对石头也有好处。任何石头都是不完美的,越盯死了看,越能发现瑕疵。但退一步,把它放大到更大的空间中,它就有可能成为整体设计的制衡或点睛,从而构建新的完美和谐。

(三)

然而眼下的新中式赏石还在探索期,难免也有缺点。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雷同。尤其这几年,搭配仿佛固定成了四大件:窗棂、木帘、石砖、竹子。看个十几家下来就有些腻味了。

其次的问题是单品不讲究。凑近一看,竹编的毛刺、布料的粗糙锁边、窗棱的灰尘,历历在目,一秒现原形。

第三个就是设计上的无章法。新中式之所以能够达到“静”的效果,不仅是单品的叠加,更重要的是比例关系之间的谐和。就像绘画的虚实处理一样,非得通门道才能掌控。

归结起来,我认为是个识见的问题。看的东西太有限,看的东西不够好都限制了我们的上升空间。这些方面不练功,自己再瞎费功夫摆弄,也只是绿豆苍蝇原地打转。

(四)

从哪里可以学习到好案例呢?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石友的设计。但是大多数石友也是自己一知半解的摸索,并没有好到一定级别,当然也难以作为指南。

我倒觉得新中式家居设计店铺更值得参考。一来路数相近,二系出名门的专业人员,所做的设计更有章法。三来新中式已经涌现了很多杰出品牌,因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拣选了一些向石友介绍。

这一篇暂时选择北京的店铺,同时选择的都是石友能消费得起的范围内,设计和材质精良考究的。

不过提醒大家,设计这种东西最好还是看实物,实际的质感与气场里有大量信息,足够你消化很久。如果你刚好到了附近,不妨顺便逛一逛。

梵几

梵几是目前新中式风的领军品牌了。近几年它们除了家具生意,也致力于优良设计选品和生活美学倡导。它们在北京有好几家店,我更推荐国子监的梵几客厅(但不要节假日去),这里是集吃购展陈于一体的生活美学展示空间。

所谓“生活美学”,而不是一般的美学,强调的是实用。因为传统也好,美也好,最终都是要服务生活,而不是像搭戏台唱戏一般。

这里面首先可以学到的是对颜色的运用。梵几大量使用的是一些暧昧色,而不是常见的水墨调,这令人眼前一亮。以前西方人讲贵族气质,形容那是一种“欲望满足后的疲倦感”,用中国的例子来说,就是《红楼梦》里薛宝钗那些“半新不旧”颜色的衣裳。好东西用旧了,松弛下来的感觉,反而比簇新的颜色更有韵味。另外也更容易搭配(图一)。

其次你可以观察到的是设计师对于古典元素的应用。譬如这个大扇子构成的背景墙/屏风,坐在这里的是兰博基尼的执行总经理,典型的意大利人,但是并不显得突兀。抽象现代的设计使得扇子这个元素的包容性更强,能讲的故事很宽广(图二)。

《犬》这个展览的外庭设计也很有趣,具体借鉴点在哪里,留给你自己想一想(图三)。

梵几除了可以看到设计,还可以买到很多好的匠人设计作品。另外国子监店这条街上藏龙卧虎,以后有时间可以再写一期。

图一:梵几的设计

图三:梵几的艺术展览

梵几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41号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路11号三里屯太古里北区B1层NLG-00

图四:黄玄龙的家居设计(图片:刘鼎长乐)

图五:素元的设计

素元

素元给我的感觉是更幽玄一些,不光是他们跟艺术家的合作密切,也因为它们的美学更讲究隐喻性。

素元有自己的专业木作工坊,连女明星高圆圆也来当过学徒工。它们的家具常常出现一种“细而沉”的效果。这让人想起江浙那种精致的古典赏石。

过去人们常常以为古朴=粗糙,所以原木搭原石几乎成了一种固定思想。但其实精致的东西,可以产生一种更有文明感的古朴,这也是一种风格。将石头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削弱它的天然感,而且会令人觉得它是精挑细选的产物,对这种风格的出色应用可以看赏石名家“翦淞阁”黄玄龙的家居设计。世界上最著名的家居杂志《安邸》2013年9月刊《世界上最美的家》中曾经刊载过(图四)。

言归正传,除了木器,素元对于光线的应用也是一绝。它们在草场地艺术区的店铺用8000根竹子区分出一个个小盒子一样的空间,每个盒子都有明暗透漏的变化,不但分隔了空间,而且气氛的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图五)。

光之所以有用,在于暗。所以光线应用的克制性,是新手应该学习的地方。你可以注意到,布展的人没有将高光直接打在展品上,叫嚣着让所有人翘首观瞻。他只用一点点光晕,就已经足够提示观众了。另外光线也可以作为一种轻重的平衡,来控制展品的气脉收放,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应用的(图六)。

图六:素元的艺术展览

素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东区319号院

猜你喜欢
石友赏石中式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本期石友通讯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本期石友通讯录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赏石谈艺录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