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微影像的现状与发展

2019-03-20 10:58冯译萱天津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用户

冯译萱 天津师范大学

媒体革命促发了更多的信息传播与信息服务的需求,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也开始跃跃欲试。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观念的更新,传播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的重构,引发了城市传播的变革。从内容生产到信息传播,经历了文本内容到图文内容,再到今天的短视频内容,微影像在社会空间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呈现了一种多元传播的态势。

一、“两微一端”新趋势

短视频一般的时长在5-20 分钟之间,多在移动客户端播出。随着小咖秀、抖音、梨视频的相继成为推出,短视频在内容生产方面处于强势地位,并借助于“两微一端”平台进一步传播。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满足了网络用户需求,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特性。相较于传统视频,短视频的信息密度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同时收视成本也较低。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时长来看,更易满足受众碎片化的收视习惯,因此短视频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短、小、精”。四川大学黎风教授提出的短视频是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具备“微”时代表征的影像表达与传播方式。

我国的短视频行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链条,既有专攻内容生产的机构,也有专做平台推广的机构,同时还有既做内容生产又兼顾平台宣发的机构。如《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二更视频都是注重短视频内容研发。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等侧重于平台宣发,不制作视频,只是将短视频进行集合传播。它们与受众的黏度较低,因此对高质量视频的需求更大,不断斥巨资引进原创视频。

伴随着快手、小咖秀等短视频平台的诞生,2014年大致被视为“短视频元年”,在初生阶段短视频制作难免有些粗制滥造,但经过短短三四年的发展,如今也已一系列制作优良的短视频。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诸多现象级短视频。《初心》由中央电视台制作,通过央视客户端发布,迅速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视频通过小切口反映了大主题,通过小细节展现大情怀,使讲好中国故事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央视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将内容与技术相结合,始终处于短视频行业的前端。

不仅在短视频内容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短视频机构、短视频数量与用户访问量上也是迅速增长。以BAT 为代表的机构不断融资进短视频平台。2017年3月,阿里证实宣布进军短视频领域,并且有意将土豆网打造成为专门的短视频平台。在专门的短视频平台中,日均上传短视频数量迅猛增长,秒拍的用户日上传量可达150 多万条,梨视频每天发布的原创视频亦可达500 多条。高质量、高数量的短视频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快速传播,以一种席卷之势达到了传统视频无法企及的新媒体红利。但在未来如何将这种优势继续保持下去,也成为了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二、移动社交的正向发展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短视频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依托技术支持,短视频机构通过运用大数据与智能精确算法,可以快速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所感兴趣的视频内容。今日头条根据大数据的统计与智能算法,建立了向用户个性化推荐短视频的分发机制,不仅提高了短视频的有效播放率、增加视频浏览时长还坚固了受众对本平台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相对于不断增加的互联网用户,大量资金与人才不断融入到短视频行业,经过一系列的过滤,最终留下的一定是最优质的短视频产品。那么单靠技术支持略显单薄,短视频内容生产力还是决定机构地位的主力军。梨视频上线以来屡出大流量视频,便是由于其幕后团队多具备新闻相关背景,其中有电视台、纸媒转行的,有专业编导出身的。他们对于新闻事实的把控力与理解能力较强,同时在剪辑上摒弃了冗长的铺垫,一上来迅速切入主题,三分钟内将事情讲述清楚。立即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满足受众在移动客户端上碎片化的收看习惯。

新媒体的平台日益扩大,媒介融合形态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媒介融合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新技术使短视频与传统视频结合到一起,实现小屏向大屏的反向输出。用户可以将喜欢或者精彩的短视频,投屏到传统媒体继续追看视频。短视频不仅线上播出,还可以线下播出,只需要找到适合传播的场所与空间。目前,短视频的线下分发渠道多集中在户外,如机场、地铁、公交等移动场景,有别于时长较长的影视作品,短视频更适合作为移动空间的主要传播内容。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移动端网速将大幅提升,使用费用不断下降,这将极大地推动短视频的发展。打造短视频内容品牌,把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重要突破口,占领移动传播新阵地,进而优化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生态无疑是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