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终身教育品牌
——关于“担当使命任务 加快文化强省强市建设”的思考

2019-03-20 14:26唐黎明
传媒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石鼓讲坛衡阳

唐黎明

(湖南衡阳电视台,湖南 衡阳 421001)

一、引言

中华大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被党所重视的。衡阳是湖湘文化关键始发处,作为传播媒介,衡阳电视媒体为时代传播,做好党的喉舌,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精神思想家园,是衡阳电视台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在这个发展快速,日新月异的时代,人民的关注对于历史渐渐淡出,衡阳电视台于2008年8月,开办了集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讲坛节目《石鼓书院大讲坛》,到如今,已过十一年,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肩负使命,尝试由这档节目来挖掘出蕴藏在中华大地的珍贵文化宝藏,我们试图通过这档栏目,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瑰宝,蓄积力量,为建设更好的文化市、文化省,最大化地发扬湖湘文化做出自己该做的贡献[2]。

二、立足衡阳,影响周边

《石鼓书院大讲坛》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品千年湖湘文化神韵,听当今衡阳琅琅书声”,立足衡阳,围绕文化,挖掘历史,开启智慧,邀请文化名流,凸显名人效应,以高端影响展示大城风范,达到传播衡阳、影响周边的效果。目前,大讲坛已然是衡阳文化弘扬的关键地、衡阳市民文化交流新平台和衡阳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在创新性、实践性及示范性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和先行。

(一)创新性方面

大讲坛有在创新,对于邀请来的主讲嘉宾,年龄和身份没有限制,自身有研究成果、学富五车、审美主流契合、内容利于身心等,都可以走上讲台;市民只要喜欢学习,就可以来听讲,这是一所没有门槛的社会大学。内容上有创新,紧扣“知我衡阳、爱我衡阳、赞我衡阳”主旋律,突出国学主题:一是将传统学术本土化,如衡阳市一中谢芳老师的讲座,讲儒学,讲君子,讲敬畏,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深受观众喜爱。二是将本土历史学术化,如南华大学邹鲁军教授的“古今风雅”系列,衡阳历史文化悠长,每个地名都蕴藏着一段文化,把这方小天地的过往上升到了学术高度,给群众再次将历史的荣光呈现在眼前。栏目兼容并蓄,国学精粹、中华故事、衡阳历史、人物、建筑、民俗,所讲皆是湖湘神韵,所发均为石鼓之声。

(二)实践性方面

经过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栏目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每周一期市民讲座,每月一场专家讲座,国学竞赛、国学展示、少儿学堂同时开展,培养出一大批本土知名文化学者。在栏目的推介下,很多学者被邀请至省内外做公开讲座,如广州的南风讲座、浙江人文大讲坛、长沙的湖湘大讲堂和岳麓讲坛等。推广方面,启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同时,还开辟了网站、手机等新媒体宣传,做到全面覆盖,雅俗共赏。栏目收视率、浏览量屡创新高,在衡阳本土媒体中名列前茅,成为衡阳市民心目中的品牌栏目和推介衡阳的重点文化工程。

(三)示范性方面

在栏目的带动下,衡阳掀起了读书学习的浪潮,各种读书社、读书协会、学习中心、国学研讨协会和诗词协会应运而生。如大河读书会、湖湘学习会、耕读园、湖湘诗词学会等。国学讲座的运作模式、学习模式、举办模式受到大众的欢迎,有较强的可参考性和复制性,引得不少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如广东佛山电视台、安徽安庆电视台、湖南邵阳电视台及一些县级电视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打好三张牌,做好一件事

在栏目日常运作方面,《石鼓书院大讲坛》主要大打三张牌:名家牌、本土牌和思想牌。持续做好一件事,就是让栏目带动市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构筑学习型城市。

(一)名家牌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嘉宾,邀请名家讲座,大打名家牌。栏目自创办以来,动用各种资源,坚持每月邀请一位省内名家,每季度邀请一位国内名家前来授课。目前,已有余秋雨、于丹、王蒙、刘和平、王立群、阎崇年、唐浩明、朱汉民、郑佳明等文化大咖等登坛讲学,极大地打响了栏目的影响力,提升了栏目的实力。

(二)本土牌

在深挖本土文化方面,栏目成为衡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就现有的栏目里,对衡阳文化探究的有专门的节目、对衡阳的各类名人探索、对衡阳文化历史的探讨、对衡阳的语言与习性深究等各类本土节目,如《雁城说雁》《南岳衡山与禅宗文化》《一代女魂唐群英》《一代硕师曾熙》《衡阳保卫战》《说说衡阳地下党的那些人和事》《衡阳老地名》等。这些栏目内容,迅速成为老百姓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争相热议的话题,甚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三)思想牌

节目深入浅出,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能带动,能持久。力争做到理论通俗化、问题明晰化、知识平民化、叙事故事化和讲述口语化。用悬念牵引、隔断,不平铺直叙,力求故事化和细节化。这些栏目,有的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有的理论精准,引人深思,衡阳的文化底蕴提高,已然是衡阳文化宣扬的主要集散地。

四、高效催化,辐射全城

近年来,《石鼓书院大讲坛》已成为理论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效果的催化剂,高效率地转化讲学成果,产生了“三大效应”,增强了我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辐射力。

(一)“预警效应”促进领导干部理论素质提高

“学然后知不足”,《石鼓书院大讲坛》的高水准讲评,不仅开阔了党员干部们对未知知识的新世界,更是产生了强烈的“预警效应”,让领导班子切实地体会到本身知识储备的短板,危机意识随着增强,强化了学习提高的紧迫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发奋努力学习。通过学习,领导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十一年来,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5000多篇。

(二)“蝴蝶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言可以兴邦”,《石鼓书院大讲坛》作为各级中心组学习科学理论的前沿阵地,对衡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形成产生了“蝴蝶效应”,高层次、高水平专家的一堂课,甚至是几句经典语言,能凝聚共识、优化决策思维,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鲶鱼效应”促进尚学勤学风气形成

《石鼓书院大讲坛》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讲学,产生了“鲶鱼效应”,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是生存方式,学习力决定生存力,不学习就无法生存”。生存危机和学习力量激得衡阳讲坛论坛风生水起、学习风气空前浓厚。最近几年,学习热潮更是到达了顶峰状态,从“船山故里·国学飘香——学国学、知礼仪、讲文明”系列活动到“相约文明”学习倡议,大街小巷都出现了学到老活到老的学习热潮。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的石鼓文化大讲台、衡阳市中医院的健康讲坛、衡阳市社区大学的社区大讲坛、雁峰区地税局的税声论坛等等,都涌动着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再看市广电局成立的咖啡吧、蒸湘区联合街道成立的肖玲玲读书圈等论坛交流平台;每个社区先后办起了老年大学,农村建起了农家书屋。《石鼓书院大讲坛》走出了演播厅,走向了学校、走向了社会、进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带动着每一位求知欲强的市民向前进。

五、结语

《石鼓书院大讲坛》不仅仅是一档普通的节目存在,它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散播。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它承载着衡阳的教育、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慢慢前行,从刚开始无人问津到如今家喻户晓,基本已经遍布城镇,供广大群众一起学习吸收这文化传承。《石鼓书院大讲坛》更像是一张衡阳文化学习的邀请卡,邀请每一位市民来了解衡阳的悠远历史文化,更全面的了解衡阳,同时也提升了衡阳文化软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收获。而《石鼓书院大讲坛》也将会继续提升,势必要打造为全民终身教育品牌,为衡阳的未来发展增加力量。

猜你喜欢
石鼓讲坛衡阳
石鼓响了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周野鹿鸣——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大城衡阳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