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E-selectin的临床意义

2019-03-20 00:37刘田森李敬田焦敏

刘田森 李敬田 焦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E-selectin的变化及与病变严重程度、NT-proBNP、LVE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1例急性心衰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selectin水平并分析其与Killip分级、NT-proBNP、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Killip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Killip分级越高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越高(r值0.86)。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患者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0.94),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值-0.83)。结论 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明显升高且E-selectin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患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急性心衰;E-selectin;NT-proBNP;LVEF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急性心力衰竭(AHF)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常见,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心脏负荷加重所致急性肺淤血、肺水肿、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施救和治疗,美国过去10年中因急性心衰而急诊就医者达1千万例次,其中15%~20%为首诊心衰,其余大部分为原有心衰急性加重。随着慢性心衰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慢性心功能不全失代偿和急性心衰发作已成为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0d病死率为9.6%,3年和5年病死率分别高达30%和60%,急性心梗所致急性心衰病死率更高。我国对42家医院1980、1990、2000年三个时段住院病历回顾性分析表明因心衰住院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心衰病种主要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高血压病,近20年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所致心衰比例逐年升高,心脏瓣膜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E-selectin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因其表达的瞬时性和特异性受到广泛关注,E-selectin本质为单链糖蛋白,静息状态下仅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且含量甚微,当内皮细胞受到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菌脂多糖等物质刺激后,E-selectin可于转录水平被激活,表达水平大大增加。各项相关研究证实E-selectin在机体内参与炎症反应,介导起始粘附,还可作为组织特异性归巢受体,从而影响感染、皮肤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往研究指出E-selectin参与了慢性心衰(CHF)的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selectin并影响心脏功能,其机制为启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介导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Leyva等研究证明CHF患者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衰因其极高的病死率和较高的远期死亡率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然而其最佳的病情评估及远期预测指标仍未出现,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变化探讨E-selectin与急性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传统心衰指标NT-proBNP、LVEF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9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同时期健康成年人21例。急性心衰的诊断采用Carlon-Boston标准,所有41例急性心衰患者均使用Killip分级分为Ⅰ~Ⅳ级。41例急性心衰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10)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1.2 分组

将所有41例急性心衰患者按照Killip分级系统分为Killip Ⅰ级组、Killip Ⅱ级组、Killip Ⅲ级组和Killip Ⅳ级组,将所有21例健康成年人设置为对照组。

1.3 方法

所有62例样本均于空腹12小时后平卧位取肘正中静脉血4 ml,采用离心机10000转/min高速离心15分钟后取上层血清500 uL于EP管中,零下80℃低温冻存待检。E选择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由上海赫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NT-proBNP采用免疫层析检测法测定,设备由美国

Nano-Ditech公司提供。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4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急性心衰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血压、血糖及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Killip分级存在明显正相关,Killip分级越高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越高(r值0.86)。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患者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0.94),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值-0.83)。

3 讨 论

E-selectin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单链糖蛋白,仅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内皮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上的E-selectin表达甚微,当内皮细胞受到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菌脂多糖等物质刺激后,E-selectin可于转录水平被激活,表达水平大大增加。近几十年对E-selectin的多项研究表明,E-selectin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炎症反应、介导起始粘附和作为组织特异性归巢受体,参与肿瘤转移、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急性心衰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临床综合征,预后较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以往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对于E-selectin在急性心衰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急性心衰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血压、血糖及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急性心衰组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患者体内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有关。研究表明神经体液的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肾上腺系统的激活能引起心衰病人中持久的炎症,E-selectin属于诱导性粘附分子,可以介导白细胞在炎症或组织损伤区域的移动。内皮细胞上的E-selectin可锚定白细胞,继而介导其活化,因而有助于白细胞稳定的粘附于内皮细胞,迁移至血管外组织。赵延恕等研究证实辛伐普利可以通过抑制心衰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率。

本文结果表明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明显升高且E-selectin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急性心衰患者血清E-selectin水平与患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血清E-selectin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 付丽梅,孙 青.E-选择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2):185-187.

[3] 刘许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E选择素的变化[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5):444.

[4] 丁彦春.从炎症在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谈心力衰竭治疗策略的制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12):22-23+27.

[5] 赵延恕,罗小岚,赵水平,王志坚,周宏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E选择素的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6):445-447.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