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2019-03-20 00:37唐梅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瑞舒伐他汀高脂血症

唐梅芳

【摘要】目的 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祛痰通腑法,自拟降血脂方,结合西药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观察两组血脂实验室指标并加以评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门诊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药),各30例,观察血脂相关指标,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降脂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范围,高脂血症最大的危害是改变内皮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亲水性的单对映体羟酸钙盐,是肝脏细胞的HMG-CoA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药理学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药用基团部分很难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并且表现出对人体酶较高的亲和力。它能增强对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并抑制肝脏VLDL合成,从而减少VLDL和LDL颗粒的总数[1]。正是由于瑞舒伐他汀对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其有效降脂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药对高脂血症防治有独特的优势,祖国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属于本虚标实,以脾肾肝虚为本,痰浊湿毒内阻为标。因此笔者以健脾化湿,祛痰通腑为基本原则,自拟降血脂方,结合西药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并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心血管科门诊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药),各30例。其中,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8±3.5)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平均年龄(59±2.85)岁,符合2016年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检测血脂水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总胆固醇≥4.50 mmol/L或甘油三酯≥1.38 mmol/L;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 mmol/L,伴或不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9 mmol/L。

1.3 排除标准

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继发性血脂异常者;由药物引起血脂异常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症;孕妇、哺乳期妇女;他汀类药物明显过敏或不能耐受者;精神病患者及未按规定服药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商品名瑞旨规格5 mg×14#,山东鲁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方式作为基础治疗,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服用瑞舒伐他汀基础上,加服降血脂方中药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处方:苍术15 g、白术15 g、泽泻15 g、陈皮10 g、茵陈12 g、虎杖12 g、丹参30 g、山楂30 g、大黄3 g(后下)、决明子15 g、柴胡15 g、黄芪15 g。以28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反应。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以下指标分别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

1.6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血脂疗效判定。显效:TC下降≥20%,或者TG下降≥40%,或者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在10%~20%之间,或者TG下降在20%~40%,或者HDL-C上升值在0.104 mmol/L~0.26 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降脂治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而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具有广阔前景。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属“痰浊、淤血”等范畴,其病位于脾肝肾,脾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李中梓《医宗必读》曰:“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痰浊滞留营中,注入血液,形成膏脂。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张景岳说:“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肾虚则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最终为湿为痰,沉积集聚,滞留血脉。肝为将军之脏,主疏泄,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气久瘀化热,劫耗肝阴,肝血亏虚,从而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虚热内生,灼伤胃阴,继而腐熟水谷、化生精微的功能减弱,日久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5]。

高脂血症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淤血为标。患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但有指标升高,此时多为邪实,当以祛湿化痰解毒为主,若年高体弱,则补虚祛邪并用,合用益气健脾补肾之法;后期久病生瘀,湿毒壅遏气机,阻滞脉道,血脉不畅而生瘀,故此时佐以活血通络之法。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于高脂血症采用健脾化湿,祛痰通腑的治疗原则,标本兼治。方中苍术、白术燥湿健脾为君药;泽泻渗湿利水,陈皮燥湿化痰均为臣药;佐以茵陈、虎杖清热祛湿,丹参活血祛湿毒瘀,山楂健脾活血通络,化浊行气散瘀,大黄活血化瘀,通腑导滞排毒,决明子清肝通便,柴胡疏肝解郁散火,黄芪益气补虚,何首乌补益肝肾;诸药共奏健脾化湿,祛痰通腑之功。

泽泻可阻止类脂在血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壁,从而干扰TC的吸收、运输、分解排泄或清除[6] ,脂溶性部分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丹参的有效水溶成分丹参素,在肝细胞内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作用,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可抑制脂蛋白氧化,抑制脂质代谢酶活性,改善脂质代谢过程[7]。山楂的成分总黄酮和三萜酸类均有降压、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山楂可增强体内代谢功能,减少脂质堆积,具有加快TC清除作用,尤其降低TG作用更为明显[8]。大黄含有的大黄素具有通下作用,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脂肪和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9]。虎杖的化学成分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血脂[10]。

上述研究表明,现代药理学已证实健脾化湿、祛痰通腑中药的作用以及对治疗高脂血症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中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临床疗效比单用西药更好,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 平,甘剑挺.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45.

[2]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5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4] 胡广芹,陆小左,盂 玲.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22-23.

[5] 王志国,季绍良.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9-1150.

[6] 中華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4,42(4):273-274.

[7] 孙锡铭,蔡海江,宋素云,等.丹参的新药理作用[J].中草药,2006,22(1):20-21.

[8] 王 玲,吴军林,吴清平,万艳娟,等.山楂降血脂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15):245-248

[9] 任双杰.大黄玉山降脂合剂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草药,2014,22(1):20-21.

[10] 郑国华,陈锦秀,葛 莉,等.白藜芦醇对不同饲料喂养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5):385.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瑞舒伐他汀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