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台”及其技术发展研究

2019-03-20 16:17李琳
参花(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广播技术发展

摘要: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微电台”随之应运而生。在新媒体不断革新的浪潮中,广播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当微博席卷中华大地时,微电台诞生,在广播和微博的相互融合下,“微电台”成为传统电台的催发之力。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微电台”的技术也在逐步完善,覆盖面更加广泛,影响力加大,已经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本文主要从“微电台”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电台”的功用。

关键词:微电台 广播 技术 发展

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23年1月在上海诞生,创办人是美国人奥斯邦。自此传媒舞台上便有广播立足,广播也成为传统媒体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传统媒体的优势,新媒体的创新促使媒体有了新的发展。

—、“微电台”的概念

我国网络广播诞生于1996年12月15日,是由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最先开始进行实时广播的,传统广播电台与网络的融合起始于1998年8月“中国广播网”的出现。2005年7月出现的“国际在线”标志着我国网络电台的诞生,这也是广播形式的创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微电台”也应运而生。2011年5月10日,新浪微博创新性地将微博与广播相结合,推出“微电台”这一全新产品。此时,网友们可以一边浏览微博,一边收听电台,听众和网友们在“微电台”中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微电台”在不断发展,移动网络和客户端的出现,使得豆瓣FM、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移动网络电台不断涌现。听众因为兴趣更是化被动为主动,将广播的趣味性、人文性以及影响力相融合。

二、“微電台”的特点

“微电台”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电台的局限,丰富了传统电台的形式和内容。

(一)内容上

传统的广播电台传播手段单一,仅仅用声音传递信息,存储时间较短,内容流失较快,并且没有画面支撑,听众理解电台内容受到限制,传播表达的目的不能够完美实现。新媒体形势下,“微电台”实现了视、听、说的整体融合,信息存储力度增强,内容相互交叉、拓展,实现创新。“微电台”的录制不局限于专业的广播主持人,非专业的电台爱好者也可以录制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广播节目形态和内容的不足,强化了广播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广播爱好者。

此外,传统广播传递的信息量有限,传播范围较窄,受众群体多是老年人和汽车听众,而微电台更受年轻人的喜欢,“微电台”可以根据目的进行精准定位,对用户的传播更加贴近,具有精准性。

(二)技术上

在通信技术的限制下,传统广播的传播范围比较小,只有央广电台和中国国际电台才能够覆盖到国内外。地方电台在终端的影响下,只能在本地范围内播放,而且收听方式多是便携式收音机和车载广播,通讯信号不稳定,严重影响听众的兴趣。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广播电台逐渐实现了移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微电台”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基础,正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得如今的广播、电视、短信等与数字技术相衔接,实现了传媒方式的创新性革新和质的飞跃。

三、高科技技术背景下“微电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实现内容多样化

传统广播内容有限,缺乏吸引力。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革新,微电台的存储功能将大幅度提升,广播的传播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大众化的原创内容兴起。例如在APP上有十多类节目,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专业生产内容,二是用户生产内容,三是独家版权。APP还可以让听众互动,加之有趣节目的独家签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融合传播渠道

根据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的革新,首先,要做到科学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渠道,使得“微电台”在内容生产、传播制度以及共享模式等方面实现科学的、有发展的融合模式。其次,实现广播与网络的结合,例如央广电台创办的“中国广播网”包含数十个电台频道,既可以收看往期节目,还可以连接到全球的华语电台网址,最为方便的是在听“微电台”时,还可以关注网站其他信息,从而实现声音和画面的完美融合。最后,将广播、网络与手机相互结合使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手机成为最为便捷、常见的广播收听工具。人们不再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多屏合一,从而享受到舒畅的体验。技术的发展融合使“微电台”不断成长、完善,突破传统电台的限制和束缚,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稳定,实现了传播方式的革新。此外,在技术的支持和听众的参与下,“微电台”的吸引力将逐渐增强,有针对性的服务也会更加精准化。

在全新的时代,“微电台”的成功出现和转型是努力探索创新的结果,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完美呈现,“微电台”将以高速度的发展实现其承载的主流文化价值,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瑞苓,刘月琼.传统广播新阵地——微电台发展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4(06).

(作者简介:李琳,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艺术创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广播技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