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赏析,教学“美”的语文

2019-03-20 12:34朱月军
关键词:林黛玉赏析尝试

朱月军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赏析作品,尝试感受作品之美。通过赏析语言能体会作品的音韵之美;通过赏析人物能感受其人格之美;通过赏析情感能体会生命之美。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赏析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

赏析 审美 高中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关注于讲解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但是却忽略了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赏析。然而,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展开审美教育,因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从各种方面入手赏析语文作品,尝试提高审美能力。

一、赏析語言,感受音韵之美

我首先鼓励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通过多元化的诵读能体会作品的音韵之美。为了让学生激发审美热情,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展开多元化的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围绕其中的经典词句进行分析,说说作者如何选词酌句,如何用形象化的词句展现事物。

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一《雨巷》时,我指导学生赏析其语言,感受其音韵之美。我首先激发学生思考:“叶圣陶提出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你觉得他的这句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这首诗的音节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首先阅读了诗歌的开头和结尾,发现除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的词句全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重叠复现的效果,就好像是歌曲中的主旋律一样,让整首诗歌展现出一定的音乐性。此外,我又鼓励学生诵读其他的部分,学生发现,这首诗歌每一个小节都有六行,每一行的字数都不一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参差不齐的美。此时我又鼓励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韵脚。学生发现,这首诗歌每一个小节大概押韵两三次,没有换韵,这样就使得整首诗歌出现循环往复的美感。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美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我又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若干词汇,并分析这些词汇的特点是什么。

在赏析文章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作品的音韵之美。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在分析字词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体会作者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发现美,欣赏美,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追求。

二、赏析人物,体会人格之美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作品中都有经典的人物形象,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分析其中的人物,感受其人格之美。我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总是给学生介绍一些和该作者创作背景或者是介绍一些和文章情节时代背景有关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欣赏鉴别不同时代的作品,体会其人物的特点。

在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不少的人物,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这些人物形象,尝试体会其人格美。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首先了解一下林黛玉为何会来到贾府,如有学生提出:“林黛玉母亲去世后没有亲人照顾,所以来到外祖母的家中拜访。”此后我又提出问题:“那么林黛玉在贾府行为处事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她为何会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呢?”我给学生介绍了封建时期对于女性的要求。如有学生找到了文章中的片段:“林黛玉到了邢夫人,邢夫人留她吃完饭,但是她却拒绝了,先说了不应该拒绝,而后又说要去拜见二舅舅。这样不仅展现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自己的顾全大局。”又如有学生找到了林黛玉在王夫人的房间里让座的经过,学生提出:“王夫人让林黛玉东向坐,但是林黛玉却认为那是贾政之位,所以自己不敢坐,而是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形象有所认识。

在分析文章人物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不仅分析该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还鼓励学生尝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该人物形象和文章中其他的人物进行对比,又或者和其他作品中的类似形象进行对比,这样能让学生的分析更为透彻,能更好地感受人物的人格。

三、赏析情感,认识生命之美

不少经典的作品都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尝试探究作品的情感,和作者形成共鸣,说说作者是否在文章中展现出了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对于宇宙的探究、对于人性的思考。这样能让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入透彻。

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不仅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而且还体现了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鼓励学生进行赏析,体会其情感。学生发现,作者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文章的文眼,那就是作者的心情并不平静。此时我鼓励学生探究作者的心情是否随着景物而发生变化,从这种变化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发现,文章展现了荷塘的美景,作者从美丽的课堂美景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继而就促使作者的心情变得更为宁静。我继而鼓励学生思考:“文章如何将景色和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呢?作者的情感如何发生变化呢?”学生在品味文章的过程中渐渐地感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一开始作者交代了内心不平静的状态,而后写了自己走在僻静的小路上,感受到了阴森气象,和自己的心情呼应。作者表达了内心的独白,最后写了自己看到荷塘月色的情境,心情变得更好……”

我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中的情感作为切入点,展开赏析。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赏析作品的灵魂,学生和文章之间的交流就能得到升华。

审美能力是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并欣赏作品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文章的语言、人物、情感等多种角度入手,分析文章的“美”,进而提供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

猜你喜欢
林黛玉赏析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尝试
步辇图赏析
尝试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