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金句照亮全篇

2019-03-20 12:29
人生十六七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定国定风波徐志摩

金句点题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事例: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有一个考生以《神曲》为题,写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作文,我们知道,《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经典诗作,考生以此为题,不仅切题,而且也彰显了该考生巧妙的驾驭“神曲”的能力。不仅如此,该考生而后用“地狱”“炼狱”“天堂”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叙写了海洋环境保护的进程,更是看得出该考生对“神曲”的领悟力。

再来看这样一个事例: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篇文章《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习作者写自己特别喜欢钓鱼,而且在钓鱼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不一样的美。不仅选材好,而且立意高。

但是最让阅卷老师为之振奋的是文章题目的拟定,因为这个题目出自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一个有趣且能启蒙智慧的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中有4个住在“迷宫”里“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身体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他们竭尽所能地行进在寻找能滋养他们身心、使他们快乐的“奶酪”的过程中。

很显然,书中的“奶酪”只是一个比喻,其实是指它们所要追求的生活,可能还是一份工作、人际关系、金钱、财产、健康、心灵的宁静。而在《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篇满分佳作中,习作者把“钓鱼”以及钓鱼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作为“奶酪”,可谓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金句开篇

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样一篇作文,该考生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句话应该是经典金句,至于最初出自哪里,有许多的版本,但是大家形成共识的是最初出自三毛的随笔,原句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后来经多方引用和演变,便有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等多个版本。暂且不管这些,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的句子放在文章的开头是否合理、恰当。文章的题目是“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你说花一旦“盛开”,带给我们的除了芳香之外,不就是“美”吗?一旦有了这样的“美”,“蝴蝶”怎么会不来呢?这不就是写花与他人分享“美”吗?经过这么一分析,再看一看下面的内容,如果考生的的确确是围绕“分享”和“成长”写的,怎么可能不给满分呢?

同样的作文题目,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事例: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于史良的《春山夜月》,这两句的意思是:掬起一捧水,月亮就好像在你的手里了;在花丛里玩得久了,连衣服都沾满了芳香。既写出了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又写出了作者完全融入了这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中,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经过这么一分析,你说这不是“分享”,又是什么呢?考生能够在文章的开头引用这样的句子,不仅给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考生对经典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对经典中的金句的使用,从这一点,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考生的“成长”,这难道不是为“成长添一抹亮色”吗?

类似的用在文章开头的金句还有像: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西风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你可以把我打死,但是却不能把我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赠葛洛》)

金句结尾

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文章固然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结尾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结尾一定要结得好,一定要收束有力,才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打动人心,余味悠长”的艺术效果。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不妨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江苏省第16届“初中生世界杯”作文大赛获得特等奖的是作品《独自出发》。文章写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年轻时,男人为了保家卫国离开家乡,走进军营,女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追随而去,一直到老……两个人相亲相爱一辈子,始终不离不弃,始终相守在一起。所以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使用了“汝心之处,皆是吾乡”这样一个经典名句。

回过头来再来思量一下这样一个经典名句的出处。它出自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女寓娘》这首词,词的最后一句是:“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之所以写《定风波》这首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元丰二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被贬谪居海南,作为好朋友的王定国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岭南。经年之后,当初被贬的士大夫倒是安然归京,但苏妻王朝云却客死海南,王定国则更惨,两个儿子都寒卧岭南。

王定国有一個歌姬,名叫柔奴。三年前陪主人一起到岭南受苦,比苏妻和王子幸运的是,她活着回来了。不知是否想到亡妻、想到海南那段日子,苏东坡也自嘲地问了一句:“岭南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吧?”谁知侍女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言大喜,遂作诗《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女寓娘》,其中一直广为流传的就是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了。

这样的故事,着实令人感动。而习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金句”,无疑将一对老年夫妇安身立命、相亲相爱一辈子的朴实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最为重要的是习作者将经典金句使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又如,这篇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目的作文,习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徐志摩先生在《天目山中笔记》一文中曾说:‘山居是福。于我,亦然。”

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就是最后巧妙地使用了徐志摩的经典金句,不仅写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习作者对徐志摩的经典《天目山中笔记》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徐志摩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就是对生活的安适、淡定的态度,无疑习作者所表现的主题跟徐志摩所表现的主题产生了共鸣。

像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彭荆凤在《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金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不仅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猜你喜欢
王定国定风波徐志摩
定风波
花牛歌
105岁女红军:唱着歌走长征
《苏东坡·定风波》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
《定风波》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的理解及其它
徐志摩的诗论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老红军王定国挥毫泼墨:“希望寄予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