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2019-03-20 12:34徐雅婷
关键词:花木兰理解能力狐狸

徐雅婷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展开学习,促使学生提升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情感共鸣,联系生活进行创新思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等方式都能促使学生角色转换,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关键词】

角色转换 语言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

角色转换法指的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了解角色内部的矛盾冲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消除内心的焦虑,更好地了解特定的角色,从而获得心理发展。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所不足,积累的语言也有所不足,所以我尝试采用角色转换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揣摩角色的语言活动,这样能促使学生增强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角色是围绕一定角色而存在的,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特定的情境,因此在教学时要积极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尝试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这样就能让学生和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感共鸣,进而主动去探究该角色的内涵,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自然也会更为深刻。

《木兰从军》讲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然而这样的人物形象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学生很难在阅读课文时和花木兰形成共鸣。我在教学中尝试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用语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提出:“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在参军战斗的过程中,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家中没有合适的男丁,所以花木兰必须要从军。花木兰十分勇敢,有一种想要保家卫国的想法。”“在此过程中,花木兰是否怀着一种怨恨的心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一开始或许有,但是后来更多的是想要保护国家、家人的心情吧。”在学生对花木兰有一定的认识后,我又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尝试扮演花木兰,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更深入地感受花木兰的心情,同时学生感受文中內容,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好了。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除了用语言直观地创设情境以外,还尝试借助多媒体展现相关的情境,让抽象的课文内容变得具体化。如果有条件,我还尝试展示实物,这同样也能起到创设情境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点燃创造思维

联系生活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小学课本中有些课文文字比较深奥,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我尝试将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在交流生活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沉香救母》一文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孝道,同时,沉香冒着艰险营救母亲的过程也展现出其坚毅的品格。这一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不够。为此我尝试让学生联系生活,扮演生活中的角色,挖掘生活中相关的实践,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更为深刻。如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最先想到的是谁?会先向谁求助呢?你的父母是否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你、保护你呢?”这促使学生回忆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尝试思考:“那么,大家是否想过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如果你的父母遇到了危险,你能否成为他们值得依靠的肩膀呢?”这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又提出:“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那么,你觉得这些典故为何会出现呢?”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学生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再来分析文章的主角,就能更好地理解其行为。

联系生活的方式能让学生扮演生活角色,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感受更为真切,同时学生的感受能力也能得到发展,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造出一些充满新意和情趣的好句子。

三、启发想象,唤起已有表象

在鼓励学生展开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由于学生和特定角色之间的差异性过大,所以学生很难进入该情境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想象力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找到转换点,角色扮演的效果会更好。

《狐假虎威》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我尝试唤醒学生的已有表象。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老虎给大家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狐狸又给大家怎样的感觉呢?”学生提出:“老虎让人感到很可怕,狐狸让人感到很狡猾。”我继续提问:“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老虎和狐狸是否能给大家带来这样的感受呢?”学生提出:“是的,狐狸利用了老虎的威严,狐狸是很狡猾的。”然后我鼓励学生尝试展开想象,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狐狸和老虎这样的人物形象,尝试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说说这些人物和老虎、狐狸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在想象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狐狸和老虎所代表的艺术形象,对这篇课文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首先要唤醒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的表象,然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其转化成作品中的角色。这样学生就能借助已有表象创造出性的形象,并将自己代入到新的角色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角色转换是一种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角色转换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春香.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2)

【2】范百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 2018(16)

猜你喜欢
花木兰理解能力狐狸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花木兰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