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贫困:旅游扶贫的负面效应

2019-03-20 00:35孔凯黄正荣
商情 2019年4期
关键词:负效应旅游扶贫预防

孔凯 黄正荣

【摘要】旅游扶贫可能导致旅游贫困。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贫困可能产生的内在机理,然后定义了旅游贫困的内涵,区分了旅游贫困的不同类型,最后提出四个方面的旅游贫困预防措施。

【关键詞】旅游贫困 旅游扶贫 负效应 预防

近二十年来,旅游业作为反贫困(扶贫)的一种方式开始受到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虽然旅游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在旅游扶贫实践中,笔者却发现部分地区发展旅游不仅没有扶贫,反而造成了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更加贫困。

一、旅游贫困可能性分析

1、旅游投资存在失败的可能

贫困与旅游资源优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即贫困地区往往是旅游资源相对较好的地区,所以发展旅游成为贫困地区脱贫非常普遍的选择。但并非有资源就可以搞旅游,有旅游项目就一定有收益,必须遵循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所需投资往往是全部或部分由政府和贫困居民分担。实践已经证明有些贫困地区往往只需要很少的旅游投资就可以见到效果。然而由于忽视旅游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或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有些地区的旅游投资不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导致浪费贫困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和贫困人口仅有的储蓄,可能造成贫困地区或者贫困人口更加贫困。

2、旅游产业胁迫下其他产业遭到禁止或限制

旅游产业强势介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其他产业会产生影响。旅游产业的对环境要求较高,可能限制或禁止其他产业发展,造成已投入资金浪费,造成新的贫困。笔者在某村发现,本村为了发展旅游而取缔了本来就是扶贫项目的养鸡场,造成了贫困居民和政府的投入浪费。

3、旅游漏损严重

有些贫困地区居民和政府因经济限制不能负担旅游投入,引进第三方的旅游投资不失为一个促进旅游快速发展的好方法。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公平或者旅游排斥效应,导致旅游收入漏损严重。

4、经济上脱贫,陷入多维贫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定贫困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除收入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的维度,如教育、健康、住房以及公共物品的获得等。有较高的收入并不一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医疗或其他公共物品。一些著名的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但是当地企业的污水偷排等不负责任的行为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引发了诸多的旅游社会矛盾。环境贫困绝非环境质量或者环境公共服务的不足,而是环境质量的恶化或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会通过影响健康、教育等人力资本积累和其他要素资源配置而影响甚至拖累发展,加剧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平等。

二、旅游贫困的定义

旅游贫困与一般的贫困相比,典型性在于其贫困原因为旅游,故由旅游扶贫措施不当造成的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整体或部分更加贫困的状态,称为旅游贫困。

三、旅游贫困的类型

1、直接贫困与间接贫困

根据旅游贫困产生的原因,旅游贫困可以分为直接旅游贫困和间接旅游贫困。直接旅游贫困为旅游投资失败产生的贫困,即旅游投资不能收回导致的贫困。旅游发展需要的一定投资,投资的低成本并代表无成本。由于扶贫的属性,即使相对较低的成本对贫困者来说也相对较大。况且,旅游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具有风险性,投资未必有回报,未必能收回成本。

相对而言,间接旅游贫困一般对群体而言,是指由于群体的旅游投资成功而导致的部分个体的贫困。旅游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可能会破坏原有的产业,导致部分个体贫困。例如,有些村子急于搞旅游,把村子里面的原有村民的养鸡等有损环境的产业强行取缔,这些村民往往有贷款,强行取缔导致个别村民的贫困和破产。

2、经济贫困与多为贫困

旅游经济贫困是指由于旅游投资或发展导致的经济维度的贫困。相对而言,旅游多维贫困是指由于旅游发展导致的经济、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的多种维度的贫困。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认为,能力缺乏或被剥夺是导致穷人贫困最重要的原因,穷人最主要的表现为人力资本低下。已经有案例表明,由于旅游的发展,目的地儿童辍学、居民赌博现象频出,教育反而落后,生活习惯异化。

四、旅游贫困的预防

我们更要明白旅游扶贫不是万能药,旅游扶贫有可能演化为旅游致贫,产生旅游贫困。

1、旅游发展应尊重旅游产业发展规律

旅游作为经济产业,有其发展的内部经济规律和外部条件,贫困地区仅仅具备一定地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旅游产业必然成功。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时,应更加尊重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不能唯资源论,更不能唯政府意志是从。

2、旅游扶贫与其它扶贫方式应融合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过于强势介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由于旅游发展的高度依托性,会对贫困地区的其它产业发展产生胁迫效应,即禁止或限制部分产业的发展,可能剥夺贫困地区已存在的其它发展机会。旅游发展不应急于求成,应给其它产业留出退出机会,或者与其它扶贫方式融合协调发展,不应一刀切的取缔。

3、提高当地居民参与水平

许多旅游发展相当成功的地方都存在旅游收入漏损的问题,在保证投资汇报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范围和层次,可有效降低旅游漏损,减少旅游贫困发生的概率。

4、开展旅游多维扶贫

应当抛弃之前的经济一维的扶贫理念,融合替它手段,开展经济、教育、卫生等多维度的扶贫,提高居民维度受益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72-73.

[2]王志章,王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5):89-97.

[3]胡芬,钱瑾.贫困片区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化路径——以湖北省四大贫困片区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32(04):5-8.

作者简介:孔凯,男,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景区管理;黄正荣,女,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负效应旅游扶贫预防
从生态角度诠释科学技术两重性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