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更需善改

2019-03-21 00:38陈惠玲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陈惠玲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可见语文学习中作文的重要性,也可以说作文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更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然而,现在作文却变成了很多孩子“谈虎色变”的主角,大多数孩子都“望文生畏”,下笔如有千斤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记得作家艾芜曾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是的,善作还需善改,因此我在作文修改方面做了实践与改变,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习作评改;小小评论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都特别重视习作前的写作指导,至少会用专门的一节课进行习作指导,我也一样。等学生写好之后,我收上来一篇一篇修改、写评语,但是我发现,我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很多学生都是草草看一眼分数就收进书包,到下次作文拿出来继续写,评改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通过作文评改提高作文水平呢?“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通过我近几年的教学与实践,我发现可以試着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互批作文,加上老师的合理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三分文,七分改——作文评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一定要让孩子们明白作文评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都非常重视作品的修改。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

我们学过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作者从“到”改成“过”,再到“入”“满”……一直改了十几次,最后终于改到“绿”,让全诗都活了,“绿”成了这首诗的“诗眼”,造就了今天的千古名句;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历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直改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才有今天的文学巨著。

所谓“三分文,七分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作文批改。让学生明白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在批改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对别人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评改作文

(一)教会学生改作文的标准和要求

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修改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改标准和要求,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学生互批习作之前,必须要学生先明确评改的标准和要求。我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在黑板上列举了10条,每一条10分,分别为:1.格式是否正确(题目要写在中间、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一般都要单独占格),其中每错一项扣1—2分,最高扣5分;2.卷面是否整洁(有无黑疤、字迹是否工整),涂改黑疤1处扣0.5分,字迹潦草1处扣0.5,最高扣5分;3.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尤其是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使用),错一个扣0.5分,最多扣5分;4.是否有错别字,错一个字扣1分,最高扣5分;5.是否有病句,一个病句扣1分,最高扣5分;6.看作文要表达的中心有没有突出,是否离题;7.看写作文选择的材料是否恰当,有没有围绕中心来写,是否具有典型性;8.看作文有没有基本结构(开头、中段和结尾),层次是否分明,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9.看表达方式,比如写事的习作以记叙为主,写景要以描写为主;10.看语言是否啰嗦,用词是否准确,修辞是否恰当。碰到精彩的语段语句要用波浪线标记。每次作文评改之前,还要向学生强调,批改同学作文要做到认真负责,对同学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将心比心,爱护同学的作文本,珍惜同学的劳动成果。

(二)组织学生互批作文

孩子们明确修改的要点后,分两步让孩子们来修改作文。第一,我让孩子们与同桌交换作文来修改,重点是看作文的格式、卷面、标点、错别字以及病句,然后按照黑板上第1到5条的要求扣分。这是要求学生独立阅读修改完成的。每一次,班里的孩子们特别认真,生怕改错同学的作文、扣错分数,都拿着作文一句句地读,很多同学还拿出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然后用红笔在右边的“修正栏”写上对应的评语及要扣的分数。一般情况下,让孩子们这样改三到四次,大部分就能对这些批改要求掌握越来越娴熟。这样做不仅记住了自己写作文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对以后的动手写作有很多帮助。比如自己格式不正确,看见别人的,自己下次就会了,当看到别人的作文卷面不整洁时,明白自己的卷面也要注意整洁了。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第二步,让孩子们分四人学习小组来改作文。我们是按照座位来分学习小组的,每个组都有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组长,小组长安排大家交换作文本,然后按照黑板上展示的后5条来批改,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小组一起讨论,如果再确定不了的,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当大家都给出意见后,再由组长把意见综合,写在“修正栏”。有些意见提得非常精准、有创意,让我惊喜不已。而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写作的快乐感,在相互批改时,我还特别鼓励大家用“火眼金睛”来找寻同学作文当中的优点,并一一标示出来。当然,互改作文形式还可以更多样,有时候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交换互改,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觉得作文水平高的同学给自己批改,也可以将习作写得比较好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组合。写得好的同学着重帮助写得差的同学修改作文,并耐心地对他进行辅导,可以从写得好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带着写作能力差的同学一起评改同学的作文。老师还可以加入小组的同学批改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修改。

(三)让学生成为“小小优秀评论家”

当学生修改完作文后,把作文发回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工工整整誊抄在作文正稿本上。我再做统一评改,评改结束后,从中选择四到五篇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手机拍摄下来,传到电脑,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被选出的作文水平不一,还能得到老师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作文贴好后,我号召全班同学都来读,而且建议学生阅读完作品以后,可以用便利贴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看法,然后贴在该作品的下面,如果“跟帖”的内容精彩,同样可以获得老师的文具小礼物。当然,如果有孩子不看作文,胡乱回复,内容和作文不符合,也要受到批评和小小“惩罚”。这种方法操作簡单有趣,孩子们乐于参与,慢慢地,在评论里有一些很精彩的回复,让我大开眼界。我称他(她)们为“小小优秀评论家”!

通过以上环节的具体操作,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可以独立改评、合作探究,由初步感知到亲身尝试,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文章的中心。这样,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审美,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作文写后不加检查的坏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所以,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上述批改作文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较为显著。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还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的意识,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学生参与修改作文,不仅挖掘了学习的潜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一直追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石红霞.论小学生作文评改的各种高效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3(83).

[5]陈金铭.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180个妙招[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小学生作文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