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历史渊源与创新探究

2019-03-22 05:5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风廉政廉政思想

王 萍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形成了具有“习式风格”的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梳理和研究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渊源与创新,有助于更深刻地掌握其内涵,进一步明确我国党风廉政建设的方向。

1 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历史渊源

“廉”作为君子与圣人所共同追求的高尚品质,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十分重视的道德情操,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己促廉、寡欲养廉、以法兴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体现,对中国社会的国家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儒家廉政思想:正己促廉。

作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之久的儒家思想,向来重视廉政建设,提倡“为政以德”,要求官吏们克己奉公。孔丘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重视“修身”,他指出正确的为官之道就是要“先之劳之”“无倦”,这就是说在任为官者要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无私无畏。随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轲和荀况进行了一场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孟轲主张人性本善,对廉政进行了界定,他指出:“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1]统治者在治理国家和教化人民的过程中要重视自律,在摄取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要把“义”放在第一位。荀况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君子贵在严于律己,要及时通过 “慎独”“参省”的方式进行自我反省,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清廉的品行。

第二,道家廉政思想:寡欲养廉。

道家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石主张大道无为,通过节制私欲来达到政治清廉的目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人们保持淳朴的本心,减少利己的私心,那么忧患自然就少了。他强调“道法自然”,要求人们遵循本真,顺应自然,静守无为之道。在此基础上,刘向在《淮南子》中进一步指出:“省事之本,在于节欲。”[3]要达到“省事”的目的,统治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这才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正道。他主张官吏们生活节俭,反对奢靡浪费,认为寡欲望、倡节俭是政治清明的长久之道,反对统治者为一己私欲大兴土木的行为。

第三,法家廉政思想:以法兴廉。

法家作为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对于古代社会的廉政建设有着从理论到实际的亲身实践。法家认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4]20国家的四维在这里分别指礼义廉耻,在法家看来,“廉”是国之根本,关乎国家存亡。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法家廉政思想的继承者在具体治国措施上或有不同,但他们对于法制建设却有着同样的重视。法家先驱管仲指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4]142他要求无论身份尊卑都应该遵守法律,这才是治国的长久之道,这也是对周朝等级制度的批判。韩非子继承了管仲的法治思想,主张“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主张以法治来保证政治的廉洁清明,维护社会的长久发展。

2 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历代党内领导人廉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中包含着对毛泽东廉政思想、邓小平廉政思想、江泽民廉政思想、胡锦涛廉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事关全党生死存亡的战略位置。

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腐败行为侵蚀革命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他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反腐败,经济建设就难以进行。为此,他注重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入手,严惩了张子善、刘青山等贪污人员。改革开放后,面对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涌现的贪腐现象,邓小平积极吸取苏联亡国亡党的教训,一再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他重视高层领导的廉政建设,指出党内腐败是腐蚀改革开放成果的敌人[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江泽民告诫全党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防治腐败行为的重要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加快推进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性,这与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度,国家的兴旺与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反腐倡廉”连续多年成为人民关心的十大热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历代党内领导人廉政建设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敏锐指出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反腐败斗争要一直在路上。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对我党的伤害最大,党内绝对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处,这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基。为此,习近平表示全党要拿出铁杵成针、水滴石穿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对一切违反法规党纪的贪腐行为都绝不宽恕[6]。

第二,不断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在他毕生的政治实践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注重团结人民群众同一切敌对势力作斗争。在担任国家主席期间,毛泽东习惯于走访在人民群众之间,体察民情,分析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信仰。邓小平指出,腐败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反对腐败应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为此他吸取文革教训,认为权力需要群众监督和法制保障,他着手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建立了顾问制度,终止了领导职务终身制。江泽民指出廉政建设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他要求全党要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问责机制,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权力的合法使用[7]。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实际情况,胡锦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以新的内涵并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全体领导干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努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性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是每一位的领导人的必备素养。他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强化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标准[8]。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习近平表示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将人民反腐和制度反腐相结合,将权利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权利与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发展。

第三,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对于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为了整顿党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曾开展大规模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强调对全体党员进行普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抵制不良风气,坚定革命信念。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也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他提出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为期3年的“三讲”教育。这次党性党风教育围绕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进行,充分弘扬了延安整风运动的精神,践行了坚持真理、坚持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些领导干部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滑坡。面对这些问题,胡锦涛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关注他们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

习近平进一步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路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习近平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方面,习近平认为革命理想高于天,全体领导干部要坚守党规党纪的红线意识,坚决抵制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他在党内积极开展纠四风运动,着力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的不正之风对领导干部的不良影响,提高领导干部党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8]。

3 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9]。由此可见,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得益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第五代党中央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合理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态度的坚决性、党风廉政建设手段的科学性、党风廉政建设体制的规范性这三方面。

第一,党风廉政建设态度的坚决性,对腐败“零容忍”。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已有逾50名省部级以上干部因为贪腐问题被查处,立案人数和处分人数连续五年增长,可以说,反腐力度之大、战线之长、硕果之丰均为历年之最。军人家庭背景的习近平一直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的铁腕手段,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抑制腐败势头的蔓延。

习近平指出,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我们党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信念和决心,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在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惩治力度不能减,零容忍的态度不能变,以高标准和严要求保持领导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抓、长期抓的持久性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发挥从上到下的榜样作用,重拳出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坚决同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着力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性和规范性[10]。

第二,党风廉政建设手段的科学性:有效整合廉政建设资源。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五代党中央领导团体在继承前人廉政思想的基础上,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机构建设两方面入手,不断整合廉政建设资源,有效提高了反腐败斗争的科学性。

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入手,不断整合反腐败的信息资源,核定对于调研案件的监督与审查。他强调对于腐败案件的调查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的策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收集、审查、应用证据,着力构建程序正当、内容正确、处理公平的“铁案工程”,对腐败分子实现“打虎拍蝇猎狐”。在机构建设方面,我国反腐败机构众多,多个反腐机构使得行政部门廉政建设效率低下,无法形成反腐败合力。习近平不断协调法律和党纪的管理范围,创新了中国政法机关与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之间的联动工作模式,推动党委领导下以中纪委和监察部为反腐败机构中心的反腐败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保障、统一领导[11]。明确精准问责机制,确保了领导干部权责相统一,充分加强了我国的制度反腐建设。这种以问题为导向,拿现象作靶,廉政文化和制度建设两手抓的策略能够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抗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直指腐败要害。

第三,党风廉政建设体制的规范性:健全国家监察体制和司法体制。

习近平新时代廉政建设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体制的构思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愈加重视顶层设计。我国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全覆盖式监察机构,有效整合反腐资源,推进法治反腐的深入发展。在中央,习近平创新巡视制度,要求加强巡视制度对党内领导人的监督作用,全面提高廉政建设体制的科学化水平,用好反腐的“利剑”[12]。在地方基层政权方面,习近平重视群众身边的微贪腐问题,他强调“小官贪腐”会蚕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要坚持从源头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顶层设计的结合程度。基层政权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强化党务、政务、村务的公开透明度,以人民监督、决策民主实现源头反贪防腐的有效性。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就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遵循司法建设规律,全面统筹司法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习近平要求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力争建设公正高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形成“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的新局面,坚决遏制司法人员的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

猜你喜欢
党风廉政廉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