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声音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从传播学视角探析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成功之道

2019-03-22 21:51姚丝雨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受众文化

姚丝雨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走红,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些节目为长久以来奉行“拿来主义”的电视综艺界打开了新的局面。2018年初,《声临其境》凭借着全新的节目形式和独特的节目立意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一匹黑马。

一、传播者:创新传播,匠心制作

(一)创新节目元素:用声音致敬原创经典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被称为“把关人”。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者也就是节目的制作团队,《声临其境》节目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生产者的用心策划。《声临其境》的节目宗旨是“用声音致敬原创经典”,节目组创新运用了声音元素,将配音和台词作为主要的呈现对象,通过设置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和声音大秀三个环节来进行一场声音竞演。《声临其境》制作团队以声音为突破口,邀请台词功底优秀的演员和一些专业的幕后配音演员,去除台前的聚光灯,营造出“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效果。让观众只专注于声音表演带来的感官体验,以全新的角度来展现演员功底,通过经典的片段的重现让观众感受声音传递的情感。

(二)致敬艺术匠心:挖掘节目的文化内涵

节目总导演徐晴描述这个节目时说道:“类似于华山论剑,高手过招,不是说谁赢谁输。对于配音这个职业,不管是节目组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怀着敬畏之心的。这是一种信念,所以更无谓有比拼这种元素在里面。节目想传达出的是用声音塑造角色,用台词来飙戏,让表演更加具有实力。”文化综艺的发展应该是立足于优秀的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内涵。虽然节目中有竞技的内容,但是输赢并不是目的,通过节目内容展现演员的文化素养,通过经典片段的演绎重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让观众在节目的温情中感受声音魅力。

节目组精心选择嘉宾,让演员回归本质,更加关注业务水平。比如在节目中广受好评的赵立新老师,在配音《魂断蓝桥》片段中,一口流利的英语台词以及情节上的情感拿捏都完美诠释了原片中的人物形象,这种专业的素质让更多人了解了优秀演员的真正功底。

二、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制造话题热点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播媒介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范围以及传播效果。《声临其境》通过和快手短视频合作,丰富了节目的环节。主持人会在节目中适时地插入快手app 的口播,《快手播报》这个环节最为明显地体现了植入方式。这个环节中会结合足球解说或者绕口令等新奇的配音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快手品牌深入人心,同时也丰富了节目环节,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

节目的官方微博也精心打造了#声临其境#的话题,借助新媒体宣传造势让节目获得更多观众的关注与喜爱。节目播出前,官博会提前发一些小视频片段进行预热,随后在节目正式开播后,官博会进行直播,并且同步更新配音片段。受众的转发是提升节目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来源,这些片段在网络上的大量转载传播可以为节目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氛围。嘉宾个人的号召力与优秀的表现也会为节目片段的传播助力,朱亚文在《声临其境》中的出色表现,也多次以各种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他本人也在微博中对节目进行宣传,这样也增加了节目的热度。

三、受众:满足受众需求

( 一)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节目的平衡性

接受者又称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受众观看节目后的情况反馈最能体现一档节目的质量优劣,节目制作者就更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节目的平衡性。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观众自身的知识背景有所要求,它不像纯娱乐性节目的低门槛。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该平衡把握它的通俗性与高雅性。过多偏向高雅性,则会流失很多年轻观众;而如果一味地关注通俗性,节目落俗不会吸引一些中老年观众。《声临其境》高口碑的背后无疑是成功做到了两者的平衡,节目在台词配音的比拼中,不妨加入了一些配音知识,寓教于乐,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节目氛围中也能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声临其境》对于受众的尊重,让受众也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二)全知视角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除了点评嘉宾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外,现场观众是不知道声音背后人的真实面目,而作为电视机前的受众则是一种全知的上帝视角。很多节目为了增加节目的“悬疑效果”,会设置悬念让观众置于其中,但这种模式很多时候会忽略观众浮躁的“观赏体验”。就像节目中过多的广告植入,会耗尽观众的耐心。《声临其境》给予电视机前的观众一个全知视角,在观看中可以舒缓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在闲暇中轻松地观看节目。

四、结语

从《声临其境》高口碑的背后,我们看到如何创新节目形式,深入挖掘节目的文化内涵,是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路径,为观众呈现更高质量的娱乐享受依然需要更多幕后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受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