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输出与东南亚赴华留学热潮的形成及发展

2019-03-22 21:51邹佳怡惠如薏黄晨汤熙常熟理工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一带

邹佳怡 惠如薏 黄晨 汤熙 常熟理工学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现状及良好前景已有一定研究,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如《“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作为》、《“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生源市场拓展途径探析》等,但其研究内容略为宽泛。虽然涉及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众多地区,但没有很好地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且大都着眼于经济、留学政策这两方面,没有从文化传统及汉语文化热潮方面进行剖析。

二、研究目标

分析“一带一路”以来,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变化,找出人数不断攀升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预测并分析未来中国吸纳留学生的巨大潜力,以此来展示中国作为留学输入大国的文化优势。

三、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提取有关东南亚留学生数量变化的数据,进行国家间的横向比对以及时间上的纵向比对;了解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在文化上的影响,从分析孔子学院在东南亚国家的高覆盖率的原因入手,探究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国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挖掘中国在文化层面上对东南亚留学生的吸引之处。以对在文本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进一步发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归纳东南亚留学生来华原因,发掘中国作为留学输入国的独特文化优势及发展前景。

四、研究结果

(一)来华留学人数及其变化

2015年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为71092 人,其中,来华留学生人数居于前三位的生源国分别为泰国(19976 人)、印度尼西亚(12694 人)、越南(10031 人)。[1]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较上年增长了11.35%,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来华留学生增长了13.6%。从2004年到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从11.1 万人增长到44.3 万人,增长了近3 倍,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了7.3倍多。[2]2017年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留学生接收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来华留学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文化传播现状

语言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东南亚留学生大多通过孔子学院、学校开设的专门课程以及中文影视作品、书籍等来了解中国文化。近年来,中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输出也增加了东南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我们通过问卷了解东南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情况,问题主要设置为:国家、所学专业、来华留学的原因、是否了解一带一路、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是否推荐其他人来中国留学等。通过所得数据可知,超过95%东南亚留学生表示,他们对“一带一路”战略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一带一路”的开展对于他们的有利影响;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使留学生广泛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文学,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东南亚国家中文学校的建立,使留学生在语言方面的障碍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成为许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第一选择。

五、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实施以来,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赴华留学人数持续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 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3]此外,中国不断提高留学生奖学金总额、提供留学生在华就业机会,借此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留学。

为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留学生,在环境建设方面,需要我们从专业水平、课程设置、学习环境、留学宣传渠道等方面加以改进。其中,来华留学宣传尤为值得重视。虽然一些高校也曾积极到国外举办留学展,但展台很难用“热”来形容。除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外,更多的外国人没有便捷渠道了解中国大学。因此,中国高校应该整合资源,扩大宣传,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帮助留学生定制最佳留华方案,迅速获取第一手信息,并做好留学所需步骤如专业选择、课程申请、行前准备等。

在文化方面,在保护和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创新,结合当今各国的发展趋势和新兴事物,取长补短,使得海外留学生能在接触中国文化时找到共鸣,从而乐于来华留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进一步的传播,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来华留学,并且使他们在中国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并喜欢上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进一步传播到自己的国家,进而吸引更多学生来华学习。

猜你喜欢
东南亚留学生一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