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分析
——以《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为例

2019-03-22 21:51曾飞张菊兰新疆财经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日报新闻报道

曾飞 张菊兰 新疆财经大学

从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媒介被看成是一种环境,人们从这种特殊 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须信息。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如城市或者某些有共同特征的区域也演变成为一个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媒介”①。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大众传媒对每个不同的城市在报道时都会有侧重,这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信息通过大众媒介工作者的筛选、撰写、编码完成二次创作,受众在解码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信息实际上经历了三次创作,整个系统的运作的过程当中,中间产生了无法估量的误差,这些大众传媒上所构建的城市形象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新疆日报》的新闻报道,抽取其地州新闻板块两个人为周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11 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其中的差异,描述其构建的不同城市形象。

一、研究现状与提出问题

目前在对城市媒体形象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媒体形象研究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从微观角度对各个城市形象进行构建分析,其二是从宏观角度阐述媒介对城市形象的构建过程。在目前对城市形象的研究当中,大多数学者已经开始从宏观的角度解读城市形象。陈俊宏在其文章中明确阐述了关于城市形象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但这些建议对于当前的城市研究来说过于笼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城市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更新与改造中逐步增强城市形象意识,在这一前提下,国内在90年代前期提明确提出了城市形象的理念。根据文献,对单个城市形象的研究基本上是完善的,但对省市(州)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研究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二、《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一)抽样及研究方法

1.数据及样本

本文选取《新疆日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抽取地州新闻报道内容,除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形象无关的新闻,采取人为周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一共选取其中62 篇新闻报道。

2.分析类目

本主要分析城市形象报道的体裁、主题和态度。其中报道主题包括政府活动类、经济活动类、教育类、旅游活动类、科技文化类、典型社会人物 类、社会民生类、社会治理类、社会突发事件类、交通类、环境保护类及其他,其中如果新闻报道涉及多个主题,则对其核心主题进行编码;报道体裁包括消息、深度报道、评论、其他类型;报道态度包括正面(包括肯定性、褒奖、夸赞、宣传性报道)、中性(包括客观、无显著偏向报道)和负面(持批判态度报道)。

3.分析方法

本文使用 SPSS2.2 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分析、显著性分析及交叉分析等。

(二)《新疆日报》中各地州报道数量占比

1.《新疆日报》在对11 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样本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新疆日报11 个地(州)的新闻报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喀什地区30 篇,阿克地区苏24 篇,新闻报道数量居多。其次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6 篇、阿勒泰地区16 篇、哈密市14 篇、和田地区14篇,而新闻报道相对较少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 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8篇、昌吉回族自治州8 篇、克拉玛依市6篇、喀什地区10 篇。

2.各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主题占比差异

通过对新闻主题的交叉分析,本文发现《新疆日报》对新疆13 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主题有所不同。其中社会民生类13 篇,经济活动类16 篇,政府活动类22 篇,教育类3 篇,环境保护类3 篇,典型社会人物类6 篇,旅游活动类4 篇。尽管大多数关于城市发展的报道都集中在经济建设或政府活动上,但在社会生活报告和社会治理报道方面仍然存在差异。

3.《新疆日报》对于各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体裁以及态度并无明显差异

本文通过交叉分析的方法,发现《新疆日报》对各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态度没有差异。绝大多数报道都是正面和中性的,极少出现负面新闻报道,这种在报道态度倾向和体裁上的无差异与《新疆日报》本身的性质和办报定位有着很大关系。新闻体裁也基本由深度报道和消息组成,其中穿插图片新闻。

三、《新疆日报》对新疆各地州城市形象建构分析

(一)《新疆日报》各地州的报道差异分析

通过对个各地州新闻的报道类型分析,在《新疆日报》的地州新闻板块上,不同地级市(地)的新闻报道主题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媒体构建了不同城市的不同形象。据分析,各个地级市(州)总的经济新闻报道占总体数量的26%,平均各地州的经济新闻报道占比在20%以上。

《新疆日报》的地州新闻板块当中,经济新闻报道占比较多的地州有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市、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其中又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哈密市最多,分别为50%和43%。

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018年是昌吉地区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2018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政府相继出台多个顶层设计文件,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动员全州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西部现代化强州而奋斗。

哈密市是新疆通往中国内地省市的主要道路,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它被称为“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随着新疆的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新疆输变电的政策优势,新疆哈密市抓住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的机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新势头。

(二)媒介报道建构的城市形象

在大众媒介时代,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形象的软表达,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媒介在构建城市形象的过程之中充当着‘建筑师’的角色,媒介通过城市中发生事件的报道和城市所偏重的精神文化来建构城市形象”②。

1.《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中注重社会民生的城市形象

注重于保障社会民生的城市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生类新闻数量占比为 26.5%,阿勒泰地区为 25%。

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可以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惠及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福祉,坚持把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预计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2%。

2.《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中注重文化教育的城市形象

城市发展策略中注重教育的推动作用的城市主要有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喀什地区教育类新闻报道占喀什新闻报道总数的30.5%,和田地区占26.8%。教育是稳定之基、民生之基、发展之基,对喀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喀什近年来大力引入教育人才和资源,其2018年教育支出增长9.81%。

3.《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中注重环境保护的城市形象

城市发展策略中注重环境保护的作用的城市主要有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占比27.6%。克拉玛依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但这也意味着克拉玛依市是一个环境问题突出的城市,怎样调节环境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成为克拉玛依市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自从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来,克拉玛依市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及时治理,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4.《新疆日报》地州新闻报道中注重旅游发展的城市形象

新疆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州为主要旅游目的地,这一特点也反映在新闻报道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有关旅游宣传的新闻报道占比35.7%。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计划将在2019年至2020年实现在线服务的全覆盖、精准化人性化及旅游服务信息共享,扩大和完善旅游业,力争接待游客23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5 亿元,分别增长40%。

(三)城市形象传播的发展思考

根据对前文的分析和总结,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和重叠的发展战略。如何在同一发展战略下实现城市形象传播的独特性?

城市形象传播战略的第一步是找到城市核心资源的特征,进而发展和创造城市形象。如前所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核心价值是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出人文旅游产品,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增加人文产品收入,这也是拓宽旅游发展道路的重点。如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能够借助媒介构建出旅游城市的形象,通过城市形象的传播从而达到宣传其自身旅游特色的效果,将会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媒介在构建城市形象的过程之中充当着“建筑师”的角色,媒介通过城市中发生事件的报道和城市所偏重的精神文化来建构城市形象,城市不再满足于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纷纷制定出独特的发展战略,其中就包括城市形象传播构建。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也是城市与媒介协同发展的过程。针对这些新的现象,笔者建议在定位城市的同时,要探索城市形象的核心价值。各地州城市要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一个互助群体,助力城市形象传播。

注释:

① [美]丹尼尔·里夫.《媒介分析方法》[M],黄新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9).

② [美]丹尼尔·里夫.《媒介分析方法》[M],黄新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9).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日报新闻报道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灵感日报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灵感日报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