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硬新闻新媒体直播之探索

2019-03-22 21:51曾眉妮汕头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众

曾眉妮 汕头市广播电视台

硬新闻是公众了解党政部门的重要窗口,对于坚持新闻立台的主流媒体而言,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个窗口作用,成为思考的重要课题。

汕头橄榄台作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的手机客户端,在报道硬新闻时,除了更新时政电视节目与网络图文报道外,创新报道形式,通过新媒体直播让公众关注的事件、议案、政策不淹没于会议讲话和材料中,展现出新闻事件中更多易被忽略的重点与意义。

2018年7月 24日,汕头橄榄台直播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联合调研视察活动,以“移动小屏直播+文字快讯+图片+背景新闻”的融合生产模式,打破陈旧的新闻生产模式,取得了较高的阅读量与较好的社会效应。

一、硬新闻直播的特点

(一)软化硬新闻,增加公众关注度

与普遍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软新闻相比,硬新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公众的切身利益的具有较强思想性、指导性的时政类新闻,这种硬新闻在公众印象中存在说教性强、公式化严重的问题,阅读与观看的兴趣减弱。

直播的“文风”一般具有跨平台传播的差异性,镜头中的同期声相比于严谨的电视新闻、报纸新闻更有接地气的语态特征。这种连续性的直播方式,让公众能持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与现场主持人互动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将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增加关注度。

(二)增强宣传效应,塑造党政部门的正面形象

在直播中,党政领导人普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公众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领导人作为党政形象的具体代表,能为树立党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带来积极作用。通过主流媒体的专业生产对新闻价值的判读和对新闻内容的处理,直播能将公众喜闻乐见的领导人“平民化”与应有的当担作为传播出去。

地方主流媒体应从当地情况出发,对党政部门工作作正面宣传外,也要宣讲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相关理念和知识。

(三)多轨并行,内容更加丰富

以文首的“调研直播”举例而言,一方面,该直播为受众带来“零时差”的纵深直播体验,可以近距离感受现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企业、村民互动的过程,主持人与镜头伴随式的现场体验也成为受众在现场的“手”和“眼”,能够身临其境地“浸入式”介入现场情景。另一方面,该直播不单更新现场发生的事件,还加入背景资料、实施措施、发展规划、法律条例等内容,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次直播主题,营造舆论氛围,共同参与到“综合整治练江”这个目标中来。

因网络新闻没有如报纸、电视新闻般较强的版面限制,可以补充更多的背景资料或历史新闻,让公众能完整、快速、全面地了解一系列新闻事实。

(四)传播实时,发布权威

1985年,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开幕式实现了电视直播。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时政新闻等硬新闻直播从内容上、手段上和报道介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直播与录播新闻、图文新闻相比而言有声画同步的优势,可以利用现场的同期声与镜头,真实、实时地展现党政部门活动情景与细节,让这种原汁原味的真实感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关注该议题的受众手中。

与此同时,硬新闻题材的直播可以抢占传播的第一话语权,在第一时间利用简单切换、加工的新闻场景报道,树立舆论导向与媒体形象的权威性。

二、硬新闻直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播出是第一要素

硬新闻独有的政治性和严肃性等特质,决定了硬新闻直播尤其要注意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其容错率低,安全播出显得尤为重要。不稳定因素包括信号出现卡顿甚至信号丢失的情况;直播审核环节被简化,易出现对同期声、画面等信息缺乏把关的问题等。

因此,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闻团队应先做好策划、提前踩点、与通讯员、主持人、摄像记者、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以应对突发情况。

( 二) 容易变成“流水账”,报道缺乏深度

一般而言,硬新闻直播受到现场会议、调研活动的限制,播出时长一般超过一个半小时。据数据统计,这样的超长互联网直播甚少有观众从一开始看到最后,观看时间在十分钟内者居多。因此,无间断直播容易流于内容的“流水账”,存在结构松散、缺乏重点提炼、观看时出现无效镜头等情况。这令只观看一小部分直播的观众无法准确获取想表现的信息,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三)容易错失关键画面

直播时,现场人员多且复杂,固定机位与移动机位数量也多,虽有延时播出技术,但现场节奏快,摄像记者与导演容易在忙中错失关键画面。如摄像记者拍摄时跟不上领导调研前进速度、因现场拥挤摄像记者无法进入核心区域等情况,都将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且无法补救。

综上所述,硬新闻直播无论是从引导舆论形成宣传效应这方面,或是让公众有更多渠道可接触时政这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市场与需求。直播是当下媒体的传播重器,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注重与党政机关的联动,让记者成为公众的“腿”和“嘴”,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猜你喜欢
公众
微信公众号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微信公众号
我自己的公众号
当黑足鼬开了公众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海报设计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