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2019-03-22 21:51马亚辉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企事业应用型毕业生

马亚辉 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人文教育专业也是多所高校新开设的专业之一,但是经过多年的建设,人文教育专业建设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出现了一些发展困境,已有不少高校取消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对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有夏洪亮、田圣会的《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本文主要从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进行探讨,不对之处,还请读者多予指教。

一、社会各界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度较低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社会各界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情况,笔者选择了与该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典型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一个群体是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另一个群体是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

首先从高中生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情况来分析。高校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而高中生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度决定着该专业的招生情况。令人遗憾的是,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对人文教育专业不但非常缺乏了解,且有一半以上都是从其他专业调剂到该专业的就读的,甚至有高达2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胡乱选择专业,仅有1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就业。

其次,从企事业单位员工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情况来分析。企事业单位员工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适合该专业的工作岗位数量与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不得不说,因为人文教育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属于近些年新设专业,加上当前该专业培养目标应用性的缺乏以及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的认知很低,以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较大困境。太多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对该专业基本没有任何了解,正因为如此,甚至有的单位明文规定拒收人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虽然经过高校等相关部门努力,人文教育专业开始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专业招聘目录,但该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仍然遇到诸多问题。从笔者,对100 名企事业单位员工调查得知,企事业单位对人文教育专业的认知度并不高,完全不了解该专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比较了解的比率仅有1%左右,这个数据确实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很是难堪。

二、人文教育专业面临着就业困境

目前来看,人文教育专业可以说是就业前景“最暗淡”的大学专业之一。曾有机构给最难就业的大学专业进行排名,最难就业的专业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其次就是人文教育专业。对高中学生和未开设人文教育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同学都未听说有这样一个专业,而地方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也多不予承认。许多该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先到不限制专业的企业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其他工作或考研,其中也存在个别学生未就业或伪造就业现象。

即使人文教育专业的在读学生,也是对该专业颇有不满。一是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缺少认可度,该专业的学生虽然学得全,但每一门课都学得不深;二是报考事业编,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充满焦虑。通过对人文教育专业大四学生的调查得知,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未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既定目标。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与教育形势的变化,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取消人文教育专业而改设成了其他专业,如云南师范大学早已将人文教育专业改设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高校也有学者对人文教育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如朱福宪在《人文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以百色学院2016-2017年毕业生为例》中指出,人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四个问题:即尚不被教育主管部门认可,毕业生信心不足,学校推广不到位,社会的容纳度不高。[2]可以说上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作者还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但目前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困境并未解决。其本质原因就在于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已经陈旧,不符合社会需求,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有着较大差距,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困境。世易时移,对人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了促进人文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很有必要在当前人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对人文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以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人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再定位

从知识结构来看,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文史哲为典型的人文学科,三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此三门学科为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的是教育学学士学位,许多学生毕业后要到中小学任教,因此该专业学生还应了解人文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人文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小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要掌握历史学、文学、哲学、政治等人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学习一下中小学的管理知识。掌握古代汉语,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

从综合能力来看,该专业学生应具有在中小学进行历史、语文、政治等科目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具有担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解决中小学生提出的关于教育、历史、地理、政治等基础问题;作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该专业学生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和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并能使用基础英语进行基本的生活方面的交流。为了促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还应锻炼出良好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最后,该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还应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改变人文教育专业较为陈旧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文教育专业的应用型建设,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增强人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性用技能,才是该专业的最好生存之道。此外,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该专业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成功人才的关键,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性特点非常重要。因此,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各界对人文教育人才的现实需求,应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改革人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培养出适合国家各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彻底改变人文教育专业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猜你喜欢
企事业应用型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