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投资理财:稳健为主,谨防受骗

2019-03-22 12:08文雯
金融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子女资金

文雯

元旦节回县城老家陪爸妈,有一天我爸突然问我:“现在什么理财产品最赚钱啊?”

我一怔,说:“您不是一直把钱存银行吗,也想买理财产品了?”

爸爸冲我连连点头,说:“小区里的人都说买理财产品比存银行强,你妈胆子小,说等你回来问问你。你帮我们想想,现在都有什么理财产品,哪个最赚钱?”

“爸,现在市面上理财产品很多,风险大小各不相同,不能仅凭收益高低来选择,否则有可能本钱都亏损,加上现在针对老年人理财的骗局也不少。”我郑重地对爸爸说。看到爸爸表情变得凝重,我连忙笑着说:“我来帮您看一看吧!像您这个年纪,投资理财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生活中,像我爸妈这样有投资理财需求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或者说尽量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拥有一定积蓄和退休金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更丰富。他们有“闲钱”,有精力,有时间,但理财专业知识欠缺,信息获取渠道狭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容易为高额回报所诱惑,导致上当受骗。

曾经为子女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帮助他们投资理财,让他们安心、舒适、有品质地度过晚年生活,是子女的责任。那么,老年人投资理财到底该怎么做?子女又能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呢?

老年人投资理财应遵循3大原则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老年人投资理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在曝光的很多投资理财骗局中,最受伤的往往是老年人。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各种骗局,以投资理财的名义,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棺材本”,导致了不少家庭悲剧。

各种诈骗手段可谓花样百出,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比如针对“空巢老人”设“温情陷阱”,业务员提着水果和礼品登门拜访,给老人削苹果、做按摩,聊家常,安排免费体检,关心日常生活,获得老人信任后再推荐所谓理财产品;比如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所谓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大肆蒙骗老年人;比如假借慈善、扶贫、创新、新农村建设、军民融合等名义,扭曲国家有关政策,进行非法集资,老年人往往容易放松警惕而受骗。

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讲,投资理财要遵循这3大原则:

首先,安全第一,风险可控。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从年龄角度而言,很难经受投资上的重大亏损了,所以要把投资渠道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以稳妥收益为主。

打个比方,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一年之内他们的本金都亏损30%,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于年轻人来说,他未来还有收入,也可以等资本市场回暖时逢低买入,还有充足的时间把它赚回来;对于老年人来说,他可能没有机会等到资本市场的回升,也没有后续资金来补仓了。

所以,投资波动性一定要低,大涨大跌的单一投资方式比如购买股票或者单一投资品种,都不适合普通老年人。所谓风险可控,就是投资的涨跌幅度不能太大,如果一年之内的跌涨幅超过了15%,就不是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时间成本问题。

第二,合理配置,流动性强。对老年人来说,流动性差的投资都不是好的选择。比如投资楼市,资金容易被套牢,万一急需用钱怎么办?毕竟老年人生病住院等意外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投资理财时必须考虑资金支取的方便灵活。买那种5年、10年一返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就更不合适了,因为这类产品如果提前赎回,非但不会有什么收益,连本金都有损失。

一般来说,老年人收入来源变少,支出性的活动不变或者更多,比如看病、旅游。要过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可能会因为每月退休金不够而动用积蓄来填补,这就要求资金有较高的流动性。

第三,稳健增值,跑赢通胀。意思就是要让资金相对保值增值,而并非快速增长。要做到保值,把钱放银行存定期,岂不更好?老年人确实偏好把钱存银行吃利息,原因无外乎这3个:把钱放在银行最放心,理财产品太多却看不懂,上当受骗的例子太多不敢轻举妄动。

手上有一笔退休金的老年人现在也是很受银行欢迎的客户。因为比起还在存钱的年轻人,老年人的闲钱更多。不过,银行除了固定的存款业务外,也会销售基金、债券、保险等产品,风险大不相同,老年人要学会分辨,也不要将资金在银行内部“搬来搬去”,那也是要出“申购费”的。

考虑到通胀问题,要真正做到保值增值,也不能太过传统和保守,可以采取稳健型、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例如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債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打个比方,100万资金,如果配置一个保守的投资组合,也许能花上20年;购买货币基金可能能花15年;银行定存可能10年就花完了。

对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具体建议

综合这3个原则,对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具体建议就是:

把资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6个月的生活所需费用,这部分资金用来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流动性比银行定存要强得多,一般最多T+1就可提现,收益比银行存款高。

另一部分,也就是除了6个月生活费用之外的资金,投资一个公募基金组合。这是最适合老年人投资理财的渠道,千万不要做私募。这个组合基金的波动性控制在6%~8%,亏也不会对本金造成太大伤害,赚的话可以达到6%~8%,也不错了。然后根据生活支出的需求,定期赎回到货币基金,资金可以在公募基金组合和货币基金之间随时流动转换。

举个例子,未来6个月的生活费用大概4万元,这笔钱放在货币基金里,其他钱放进公募基金组合。3个月后支出了2万元,就要补充2万元生活费了,于是从公募基金组合投资款里每3个月定期赎回2万元,转到货币基金里。而货币基金的钱随时可以提现到自己银行卡里。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资金的活力,有流动性,又能战胜通胀,同时风险也可控。

这里要给老年人提个醒,一是尽量不炒股,因为专业要求很高,涨跌起伏很大,对老年人的资金和身心都不大有利;二是尽量少买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因为两者投资标的都是股票,波动太大,属于高风险投资;三是谨慎购买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是挂钩资产,如股票、外汇、贵金属,资产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受益不固定,风险也不小;四是投资信托产品要留心,打破了“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一般投资门槛在100万以上,一旦出问题损失会很大。

子女如何帮助年老父母打理养老钱?

笔者刚才对老年人投资理财的具体建议,操作流程在年轻人看来肯定不难,在手机上就可以轻松搞定。但对于部分老年人尤其是不大懂电脑、不怎么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资金转来转去的也许就太过复杂。这个时候,子女的帮助就很重要了!

由于前文所提到的老年人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得他们在投资理财时要么过于保守,要么容易为高收益诱惑,尤其后者更让人担心。所以,作为儿女的我们,要尽量多陪伴老人,常回家看看,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学会理财、安全理财,为他们辨别“地雷”、扫除“陷阱”,安享晚年。那么,子女在帮助父母投资理财时,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了解他们的担心,关注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父母年纪大了,一般来说风险承受能力不是很强,他们担心的是亏损,害怕的是被骗。

二是多向他们普及理财知识,增强风险范防意识。在聊家常的时候,可以跟父母聊聊资金的配置,每次不用介绍太多,越多越糊涂,反而引起他们焦虑。当父母提到有人推销理财产品或投资项目时,应该和他们一起分析、判断,辨别真伪。

三是劝告他们别贪“小便宜”,不要参加那些所谓的免费活动。在小区、公园等地,填个表格就能免费领取牙膏、保温杯、药品之类的“小恩小惠”活动要倍加留意。不是政府举办,而是一些公司和五花八门的社会组织举办的免费的讲座、体检、旅游、实地参观等活动,不要参加;一些不法分子常常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政府机构的牌子或公益活动的幌子,要学会分辨。

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投资理财骗局中上当最多的人群,除了自身客观原因,另外就是来自家庭和社会关怀的不足,同样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国家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近50%,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长期和儿女分開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人的情感饥渴,他们希望交流和被关怀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儿女觉得“自己说话父母听不进去”,某种程度上也是交流不足造成的。一些老年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另外,还有一些老年人长期与社会脱离,把理财、投资等行为当作与社会发生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但因为知识和认知能力不足,给诈骗分子钻了空子。

最后想说的是,老年人应当改变一些陈旧的消费观念,不能只考虑如何为子女攒钱或减轻困难而过于节约,应该把自己的积蓄用于改善日常生活、参加文体活动、保养身体和防治疾病等方面,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其实这样做就是在为子女着想,减轻他们的压力。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子女资金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