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9-03-23 08:37白云峰
关键词:倦怠感人格化职业倦怠

白云峰

(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呼吸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的护理模式不断改革和优化,再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的提升,因此护理人员面临的护理工作内容日益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1]。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承担着医院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抢救及重症监护等重要任务,工作性质具有高强度性,而服务的对象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较大,因此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十分重要和迫切[2]。本次研究将针对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进行职业倦怠的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共计26例为研究样本,其中护士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62±0.31)岁;护龄3~16年,平均(6.33±0.24)年;中专学历3名,大专学历19名,本科学历4名;初级职称23名,中级职称3名。

1.2 评价指标

以M氏职业倦怠量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进行评估,制定调查问卷,共包含22个评估项目,大体分为去人格化、情绪衰竭以及个人成就感三个不同维度,其中情绪衰竭中共计9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均为0~6分,分数越高代表情绪衰竭程度越严重;去人格化共计30分,分数越高去人格化越高;个人成就感总分48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人成就感越高。本次研究共计发放26份调查问卷,收回26份,有效的回收率是100%。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之前护理人员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评分分别为(59.46±17.62)分、(21.64±5.02)分,干预之后护理人员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评分均下降;干预前护理人员个人成就感评分为(30.24±2.68)分,干预后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上升,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干预前后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资料比较(±s)

干预时间 例数 情绪衰竭 去人格化 个人成就感干预前 26 59.46±17.62 21.64±5.02 30.24±2.68干预后 26 25.43±6.58 7.94±3.37 40.38±5.06 t值 4.016 4.378 11.204 P值 0.000 0.000 0.001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化干预,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自信心,给予其有效的心理支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因此有效的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综上所述,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较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职业倦怠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猜你喜欢
倦怠感人格化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