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03-23 08:37郝云云
关键词:病程组间依从性

郝云云,冯 伟

(淄博市沂源县精神病防治院,山东 淄博 256103)

我国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不良心理情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严重的影响,导致治疗的已从向差,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分析了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对我科室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诊的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随机抽取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40例,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76.5岁,病程3年至20年,平均病程(8.2±3.2)年。观察组有36例,男19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65-84岁之间,平均76.2岁,病程3年至18年,平均病程(8.0±3.1)年。76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与组间对应比较,无特别差异,P>0.05,具备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内科基础护理、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入院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指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坚持循序渐进的健康锻炼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状况指定食谱和运动方式。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进行解答。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想哭泣、发怒时,可鼓励患者进行发泄,认真倾听并帮助患者进行分析和排解。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做出细致的分析,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给予患者安抚和开导,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通过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音乐、影视作品、书刊杂志等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1.3 评价标准

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统一使用SPSS 19.0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实施x2检验,P值小于0.05即为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护理前,两组SAS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与组间对应比较,无特别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与组间对应比较,无特别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2.2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率为60.0%,观察组为94.4%。治疗依从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发现: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严重者会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病程长,由于长期受到病情反复以及病痛的折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也长时间伴随着患者。患者的消极态度会导致治疗依从性很差,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由此可见,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重要因素。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有病程长、病情凶险的特点。临床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改变患者的预后情况。

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比对照组高。表明针对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重视患者的身体变化,加强饮食和运动护理。

猜你喜欢
病程组间依从性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