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实践分析

2019-03-23 08:37闵燕华
关键词:满意率心衰关怀

闵燕华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21)

慢性心理衰竭简称为慢性心衰,是因慢性心肌损伤而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变化,为心脏发展的终末期,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不佳、乏力、呼吸困难,若疾病控制效果不佳,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提高,相应对医疗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患者不仅重视病情康复,还强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常规实施的护理干预仍以改善患者症状,延缓患者生命为主要目标,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人文护理则更加注重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根据患者的需求、性格特点提供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中,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慢性心衰中,评价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2017年4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74例慢性心衰患者,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中关于心衰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严重器官功能损伤、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为50-85岁,平均年龄为(67.0±3.5)岁,原发疾病:冠心病15例,高心病8例,风心病9例,其他2例;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52-84岁,平均年龄为(64.5±3.8)岁,原发疾病:冠心病20例,高心病10例,风心病8例,其他2例。两组间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医嘱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体征变化,及时联系医生;保证患者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长期卧床者需被动活动下肢;饮食低钠低盐;注意保持空气流通,病房环境安静,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安排患者适度活动,加强宣教,让患者了解健康与情绪关系。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内容为:①人性化心理疏导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耐心交流,倾听患者诉说,在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后,针对性讲解病症发生机制、改善方法,缓解患者的悲观焦虑情绪。护理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少用专业词语,尽量让患者听懂听明白,提高护患沟通效果。护理人员还可与患者家属交流,让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鼓励患者,改善负性情绪;②人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控制给药时间以及给药剂量,尽量白天应用利尿药,并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尿量、24h出入量与血压,减少用药对患者睡眠造成的不良反应,防止利尿过度而导致低血容量、疲乏等;老年患者尽量选择小剂量用药,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视力下降、头痛等现象;③人性化基础护理:慢性心衰患者多合并水肿、气喘症状,尽量取半卧体位,调节床头高度;每天对患者进行皮肤擦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压疮发生;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以低脂、高热量、高蛋白为主,降低钠盐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降低仪器报警音量,床单定期更换清晰;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强运动强度,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指导患者坚持锻炼,锻炼方式多样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生活质量评分(MLHF-Q),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国际上为慢性心衰患者设计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2]评价,涉及四个部分:情绪、体力限制、社会限制、症状,共21个项目,每项评分0-5分,总分105分,评分高则生活质量差。护理满意度评价:于患者出院前,发放医院自拟护理满意问卷表,分为3部分:护患沟通、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每项评分超过90分,则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处理工具为SPSS20.0。统计中涉及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x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价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6MWT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对比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2.3 护理满意度评价

对照组34例,满意27例,满意率为79.4%,观察组40例,满意40例,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9.10,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为一种老年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45岁之后每增加10岁,心力衰竭发病率便会增加2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备受临床重视。近些年, 随着临床对心衰了解加深,关于心衰药物治疗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从单纯改变血流动力学,转变为以调整生物学为工作重点,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患者症状,更加注重延缓、抑制心肌重构发展,抑制恶性循环,降低住院率以及死亡率。

临床实践证实,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康复效果。人文关怀为一种哲学理念,将其引入到护理中,其更加注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个体需求,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护理干预[3]。该护理实施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不单单局限于护理工作基本职责,还包括给予患者生理、心理支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慢性心衰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主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提高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治疗,提高心功能改善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的LVEF、6MWT水平优于对照组,情绪、体力限制、社会限制、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这与上述理论内容相符,进一步证实人文关怀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而且人文关怀实施过程中,侧重于强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负面情绪,能积极配合护理,从事基本的活动、合理饮食,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9.4%,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这与李园[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理念用于慢性心衰治疗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症状,效果显著,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心衰关怀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