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心理障碍成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9-03-23 08:37许彦文
关键词:心理障碍产后产妇

许彦文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 200090)

产妇属于特殊群体,其分娩后精神紧张,心理敏感,故容易出现产后抑郁或沮丧,即为产后心理障碍。产褥期女性产生心理障碍的概率较高,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表现为适应能力降低、依耐性增加、情感脆弱等,对产妇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诱发精神障碍,不利于母婴关系的构建,且对家庭和睦有较大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1]。为实现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有效控制,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产后心理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足月分娩后抑郁产妇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1~36岁,均数(27.4±3.6)岁,分娩方式顺产15例,剖宫产11例,产钳或吸引器助产3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2~35岁,均数(27.0±3.4)岁,分娩方式顺产16例,剖宫产11例,产钳或吸引器助产2例,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所有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学历初中以上,且无语言障碍与原发性精神障碍,经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分值大于40分,并签订了同意书。

1.2 方法

研究前所有产妇均由临床医师进行交流,观察其语气、语调、神情等,并分析诱发其心理障碍的因素,总结得出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分娩因素与遗传因素。针对遗传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引发的患者,重点加强情志护理,尽可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做好日常护理,并在生活上给以产妇必要的支持,做好与产妇的深度交流,并叮嘱产妇家属给以产妇必要的支持,重视家庭的关怀,应要求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多陪伴产妇,尽可能消除其所存在的不良心理,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2]。对分娩因素引发的患者,考虑产妇产后普遍伴有剧烈的疼痛,如宫缩痛、切口痛等,也可能由于感官灵敏性增加,而出现输液疼痛、头痛等,为此及时给以心理干预,并以看电视、交流、听音乐等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如有必要准医嘱给以镇痛药物干预,拉近于产妇间的距离,提高其护理依从度。同时促进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分娩后产妇需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承担起哺育新生儿的责任,但部分产妇为了自我保护,存在不愿意哺乳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告知其母乳喂养的意义,并告知其哺乳以及成为母亲的乐趣,或可通过婴儿模型进行辅助诱导,以此让产妇能够体验到作为母亲的快乐。上述护理内容所有患者均有涉及,但诱因不同侧重不同。此外,对所有产妇均加强感染预防,考虑产褥期易出现感染问题,为此有必要重点做好感染预防,病房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并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以空气净化机进行24h空气消毒。另外,也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需及时叮嘱医师进行处理。另外,还需要做好终末期消毒,产妇用过被褥等,均需要以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清洗,为下一产妇创造良好的环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采用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代表产妇的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产妇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对比表(±s,分)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对比表(±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值对照组 32 48.41±7.54 43.63±3.58 3.2396 0.0019实验组 32 49.62±6.81 36.41±2.84 10.1277 0.0000 T 0.6737 8.9377 - -P值 0.5030 0.0000 - -

3 讨 论

近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印象,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恢复,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就本次研究来看,导致其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分娩因素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体现在有家族精神病史上,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不和谐,亲人生病或去世,事业等问题,而分娩因素主要包括疼痛,并发症等,而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压力、未做好分娩准备等方面。考虑到诱发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前必须做好对产妇的评估工作,如存在上述诱发因素需要进行重点关注[3]。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产后心理障碍的产妇,在护理上需要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缓解其产后疼痛,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叮嘱其给以产妇更多的支持,以家庭的温暖给以产妇支持。另外,还应鼓励产妇做好角色转变,承担其哺育的责任,以此让其体验到作为母亲的快乐,以进一步缓解其不良心理。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了护理干预后,产妇的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本次所制定护理干预对策切实可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综上所述,针对诱发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诸多原因,有必要在加强筛查工作,及时排除出有诱发心理障碍风险的产妇,并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以辅助患者重构心理平衡,促进其加快角色转变,缓解其不良心理,进一步实现对产后心理障碍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