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兆早产孕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9-03-23 08:37英保姐
关键词:先兆早产胎儿

英保姐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阿坝州 624200)

先兆早产为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是妊娠周期<37周,并且存活婴儿。一般而言,早产儿的体重<2.5kg,头围<33cm,而且其身体相关器官功能、器官适应力均较正常婴儿弱。因此,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改善母婴结局[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对先兆早产孕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为对象,随机划分成两组,各有50例。研究组:年龄:23岁-35岁,平均年龄为(27.50±2.35)岁;孕龄:27周-34周,平均孕龄为(30.50±1.25)周。对照组:年龄:22岁-36岁,平均年龄为(27.75±2.20)岁;孕龄:27周-34周,平均孕龄为(30.35±1.40)周。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基础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应指导嘱咐孕妇需卧床休息,以利于减少其下腔静脉压力,缓解胎儿受外部压力,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结合实况可指导患者家属(值班护理人员)进行腰腹部按摩减压,以缓解其肌肉酸痛,并协助其进行适当翻身运动,保持阴部干净卫生,营造舒适良好的待产环境。(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结合孕妇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及疾病情况等,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若孕妇体质偏虚,则需控制体质偏虚摄入,以避免发生水肿、高血压等,进而增加早产发生率;若孕妇缺钙,则不能有效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增加早产发生率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食用钙片。(3)心理护理。由于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孕妇容易产妇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与孕妇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及早发现其存在的负性情绪,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以使孕妇焦虑、紧张、抑郁等症状有效消除,提高其分娩自信心,提高其治疗、护理配合性、依从性。(4)用药护理。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应积极了解相关不利于腹中胎儿的相关药物,若需费用安胎药,则应密切观察其相关生理特征,一旦发生有严重药物副反应者,则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并协助对症处理。(5)母胎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其各项生理特征,协助孕妇完成B超检查,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临床护理效果等;若孕妇胎膜破裂,则应遵医嘱及时给予抽血观察其血样、血蛋白等生理特征指标,遵医嘱给予孕妇抗感染治疗;若孕妇发生早产迹象,则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并完善相关准备工作[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①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护理满意度,待此次研究结束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处理及分析所得数据,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研究组(n=50) 47.55±5.45 35.58±2.41 11.5391 0.0000 57.39±4.68 41.20±2.11 18.1166 0.0000对照组(n=50) 47.60±5.40 42.30±2.35 5.1698 0.0000 57.45±4.59 48.95±3.35 8.5929 0.0000 t值 0.0374 11.4683 0.0526 11.2450 P值 0.9703 0.0000 0.9582 0.0000分组(n) SAS评分

2.2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2.3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先兆早产孕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先兆早产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疾病,对孕妇及其胎儿均造成生命威胁,需加强重视。近几年来,临床先兆早产发生率呈上升发展趋势,受社会及临床医学重视与关注。目前临床结合先兆早产的疾病特点,尚无较好预防方案,因此,先兆早产孕妇在积极保胎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3]。

目前临床给予先兆早产孕妇实施保胎期间,需给予密切母胎观测,密切观察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与其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及早发现其存在的负性情绪,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即刻告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先兆早产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在给予常规护理过程中,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护理配合性,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孕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先兆早产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先兆流产,别害怕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