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23 08:37郑园园
关键词:住院费用卧床心肌梗死

郑园园

(宣城市人民医院,安徽 宣城 242000)

随着我国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率,再加上完善的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为患者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健康[1]。影响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主要因素便是抢救时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程序以及绿色抢救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护理、诊断、转运以及治疗过程中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本院为了节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对急性护理流程迚行了全面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为49—64 岁,平均年龄为(57.20±4.08)岁;研究组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8.12± 3.81)。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同介入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至3天时,让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帮助患者进行更衣、饮食以及擦身,对患者实行被动肢体运动,每次10分钟,每天两次。及时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分析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存在遗产情绪患者给予心理疏导。4至5天,帮助患者实行上半身活动,缓慢呼吸,每天2次,每次5分钟。采取坐位洗脸与饮食,每天3次,每次10至20分钟。在护理中需要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保护,可以借助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强化治疗信心。6至7天时,促使患者自由起坐,在床旁坐位大便与吃饭,两餐坐椅时间为10分钟。8至10天,可以在护理人员监护下实行床旁走动,每天2次,每次10至15分钟,此时可以会客,但是需要让患者掌握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11天之后,可以让患者实行的实行室内步行,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步行运动量。出院之前需要对患者实行相关教育,尤其是心理调整、饮食控制、药物使用、活动监测等,促使患者可以逐渐回归社会。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卧床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卧床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中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在多种疾病的护理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3]。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在符合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是一种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4]。通过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服务品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医护关系[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的死亡率将会大大提升。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是从接到患者急诊求救电话开始直到患者出院的整个急救过程进行的优化护理模式,利用院前护理稳定患者的病情,并取得病症的早期资料,在开展院内护理时就能够使医生快速掌握患者的病情,进而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并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卧床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