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2019-03-23 08:37邹志贤
关键词:常规情绪护理人员

邹志贤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精神病院,四川 德阳 618100)

抑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在此期间将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活动消退以及自杀等极端想法,根据临床研究和调查的结果显示,全球发生抑郁症的几率可达11%左右,我国发生抑郁症的几率则为3~5%,长此以往,将会增加患者出现癌症、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心肌梗塞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几率,若未采取及时的护理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7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8例,并在患者以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其中,心理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0.24±13.24)岁;常规组男性16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0.77±13.56)岁。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和计算(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

1.2 护理方法

心理组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其次,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回答,并且采用耐心态度和温和的语言,积极引导患者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尽情释放和抒发,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加强倾诉和抒发情绪的途径,如:听广播、倾诉、散步、看书以及听音乐等方式,进而使得能够将内心的不良情绪全部抒发,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积极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只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积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安慰。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常规组需要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接受用药治疗,并且详细记录患者每天用药剂量;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按时用药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心理组和常规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研究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和指标均需要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的处理,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进行检验,若进行各组之间的对比和计算,得出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各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均无十分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组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对[(x±s)分]

2.2 各组生活质量评分

心理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75.54±5.8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60.41±2.47)分,T值=14.645,P值=0.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抑郁症一旦发生,发病时间将会持续>2周的时间,甚至病情严重的患者将会出现持续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将会伴发精力衰退、丧失兴趣、言行减少以及自杀等极端想法[3]。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多种抗抑郁药物的推出和应用,加之人们对于抑郁症疾病的认知不断加深,我国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但是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见效时间相对较慢,通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更加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4]。

经过大量的分析和处理所得:心理组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心理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75.54±5.8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60.41±2.4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对于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疏导和指导,进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4 结 论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常规情绪护理人员
常规之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别受限于常规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