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019-03-23 08:37董芳芳
关键词:计划性输液途径

王 静,高 艳,董芳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医疗风险不管是在治疗,还是护理上都时刻存在,尤其是输液,因为影响因素太多,所以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更胜,严重影响输液效果[1]。为了提高输液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对收治的43例化疗住院患者进行静疗小组管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化疗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行第1疗程化疗,将本组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有静疗小组参与,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2±1.15)岁;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58.47±1.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且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由静疗小组管理,方法如下:(1)组建小组:共10名静疗小组成员,职称均在主管护师之上,由肿瘤内科护士长作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则由护士和科室护士长担任。(2)制定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制定,内容包括各种敷贴的应用和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并发症处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预防处理措施、化疗药物注意事项以及静脉治疗相关技术等。(3)培训方式:制定方案后,由护理部负责培训,不断提高静疗小组成员的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还可以邀请专家授课,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学习等。(4)强化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的操作标准、流程,对疑难静脉输液病例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解决,加强力度检查,将输液不良事件及时扼杀,降低护理风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输液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途径对比

观察组患者输液途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液途径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0.00%、2.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

43例中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0.00%(0/43)显著低于对照组4.65%(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为4.7607,P为0.0291。

3 讨 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医疗风险在治疗和护理中广泛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还大大降低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更多,显著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并给输液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2]。本次调查显示,在未成立静疗小组之前,护理人员对于输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均不理想,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环节,有的是缺乏相关操作规程的认识,有的是缺乏对特殊药物给药途径的认识等,因此组建静疗小组很有必要[3]。静疗小组的作用就是提高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可以对整个输液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并正确处理。汪莹研究显示,组建静疗小组之后,该院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降低,极大的提高了护理风险关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输液途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疗小组管理输液途径更优,分析与加强静脉治疗理论知识有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疗小组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加强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以及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有关。

综上所述,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静疗小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风险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计划性输液途径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