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千村一面”的乡村特色化建设

2019-03-23 07:45李皓天李锡梅胡泽华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色化村庄景区

李皓天 ,李锡梅,胡泽华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1 乡村特色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水平的不断繁荣,现如今,各个乡镇地区正在积极推行特色化建设,从而促进经济转型与发展。然而,各地的特色化建设正在逐渐呈现“千村一面”的格局(如图1、图2所示),即采取古建筑保护与地区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

以安徽卢村、秀丽影视城为例,图1、图2代表了当下以古建筑保留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和建设影视基地的两种主流乡村特色化建设方式。早在2013年我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之前,乡村建设就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涌现了包括宏村、西递在内的一批著名景点景区。在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建设景点景区的旅游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较易实施且被广泛采用的乡村特色化建设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可实施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性。此外,随着乡村特色化建设不断推广,虽也陆续出现了许多建设方式,但就大部分乡村建设而言,许多村落的发展事实上并无十分明显的“区分”,在相近的村落群之间,景点与城市附近的村落之间,甚至是跨省的村落之间,特色化建设的风格与方式似乎都有一种统一的趋势:大范围采用某一种建设方式,并不加深化或变化,导致所呈现出的成果虽然地理上相差甚远,但实际风格却甚是相似,很难有特色化之感。因而,本文将对乡村特色建设方法进行探讨,并选取典型乡村案例进行解析。

2 乡村特色建设的案例分析

2.1 篁岭古村——方式的创新

位于浙江省上饶市婺源县的篁岭古城,有着依山而建的徽派建筑群与世界十大最美梯田的称号;文化方面,篁岭是著名的“晒秋”文化发源地,目前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但在上世纪80年代,篁岭还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水电不通、梯田无人治理、居民外搬的小村庄。

图1 卢村建设

图2 秀丽影视城建设

对于特色化建设出现的相似性,解决关键在于建设方式上的创新。篁岭的建设目标十分明确:以整体的旅游开发带动地区发展。而在进行景区建设时,篁岭展现了它特色化的一面:在功能建设上,不局限于对古建筑与餐饮住宿进行开发,还修建了娱乐设施如怪屋、玻璃栈道等,让游客可以在参观之余可以休闲放松;在文化传承上,利用依山而建的村落特点与特有的晒秋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景和春天梯田的景色作为宣传,使人驻足;在环境保护上,为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在景区入口处设立缆车进出景区,有效解决了高差问题,特色显著;在生态建设上,在景区内设立了单独的生态保护区,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原有的生态景象,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图3、4)

图3 篁岭古城肌理保护

图4 篁岭古城建设理念创新

篁岭采用了产业发展与景区建设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篁岭还采取居民居住与景区分离的方式,高效地保护了古建筑,同时又辅以文化的宣传加以创新,更加有效地带动了村落的繁荣,总结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化建设道路。

2.2 堰桥老街——设施的改善

两年前的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老街是个老旧的小型商业街区,十分贴近市井生活。但随着社会水平和人民审美的发展与提高,这个老镇需要进行改造来与时俱进地展现水乡风韵和吴地文化魅力。(图5)

图5 改造前的老街建筑

老镇的改造注重于体现文化底蕴,因而改造时对村庄房屋进行了统一的更新:外立面形成统一的中式建筑风格,彰显了吴地文化,使街区有了历史厚度。改造也与时俱进,去除了原本坑洼污秽的水泥道路,拓宽窄道并铺设沥青,同时还新建停车场并增设停车位,解决车辆停靠的问题;改造还注重人性化,对街道的景观与休憩设施进行了完善,使整个小镇的绿化得到增加,新建市民广场也设施配套齐全,体现人文关怀。除此之外,改造时还修建了全新的平桥替代了老旧拱桥,解决了旧桥陡峭占地面积大,下坡存在安全隐患的不足。(图6)

图6 改造后的老街环境

由此可见,村庄的改造在融入地方特色,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该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紧跟现代化建设脚步作为出发点,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内涵。

2.3 理坑古村——新旧的冲突

理坑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虽然位置较偏僻,但建筑环境和人居状态都保存良好,属于徽派建筑风格,内有许多古建筑如明清古宅和官宅且保存完整。理坑在建造的府第、学堂屋、理源桥等建筑中,也融入了“理学”思想,深刻反映了理学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因旅游业大规模开发,传统的聚落空间受到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古建筑群的风貌;同时,旅游业与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矛盾。里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建设时利用了田园风光如“始基甲第”、“月池笔架”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村内河两边进行商业与文化开发,展现了抬阁、傩舞等风俗并形成旅游产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里坑的建设有效平衡了新建建筑和基础设施与旧有风貌之间的矛盾,使古建筑群和民俗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注重了环境保护并加强了生态文化。

由此可见,乡村特色化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利用好当地民俗文化且尊重村民的意见,这样才会取得卓越成效。

2.4 河喻畈村——环境的美化

河喻畈村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东部,三面朝山,以老旧建筑为主,形态统一,建筑受地形条件影响成叠落式布局,相对集中。改造前,村外有大面积的植被而村内植被较少;村内污水处理不当,排水较差;基础设施、照明及公共活动场地缺乏;交通不便。

改造思路:对村中的旧建筑规划梳理,开阔村落的视线及空间,同时,对建筑的改造和修补遵循整体统一、不破坏建筑原结构的原则,保留了建筑的原有风貌;增加村内的绿化以加强村内景观的修复;以塑造生态化环境为目标,从污水处理、道路铺设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公共活动区域等角度对村内环境升级改善,通过生态化手法对村庄进行改造,实现村庄蜕变。

河喻畈村的建设通过进行生态化改造(即未采取推倒重建的做法,而是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修缮和装饰处理),保证了村庄的原有状态;村内道路的修建改善了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的状态;净化池和标准排污道的建设,改进了村内气味差和污水乱流的情况;在改造中利用推倒无用乱序的杂房形成的大面积场地来建造公共休憩平台,用当地材料进行建造,做到环保、节约。

增加村内绿化,加强基础建设,形成美好环境,创造出美丽新农村,这便是河喻畈所发展处的建设道路。

3 乡村特色建设的总结和思考

当下“千村一面”的乡村建设趋势伴随了许多相应问题,如:建设上的相似会带来审美上的疲劳;一味套用已有优秀案例借鉴却忽略乡村本身的多样性;相似的模式不能反映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风格相近的特色化建设并不能贴切恰当反应出某个乡村的特色,也无法宣扬乡村的文化,最终只是得了几分形似,缺少内涵,与特色化建设的主旨相违背。这种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趋势往往会使乡村最终取得的成效与预想相差甚远,并会对各地区的建设进程产生困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特色化建设的推广与开展。

表1 上述村落案例中的特色化建设比较

通过对优秀的建设案例进行比对分析(表1),我们不难发现要实现真正的特色化建设应更注重两个方面:开拓创新与因地制宜。特色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特色,而乡村的特色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文化、地域、环境都是值得进行深入思考的,因而创新也应当是多方面进行体现的,无论是方式、方法,还是形式体系,都可以进行突破以达到理想的建设。但在创新的同时也要牢记应地制宜,谨记特有的文化与历史可以为建设带来额外的吸引力,尊重已有的建筑与文化、生态与环境,从而避免形成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

而乡村在改造建设前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与周边村庄的横向比较,归纳共性和共同点,找出差异和特点;进而纵向定位,展望村庄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同时,在建设改造前还要对村庄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村庄规划方案,建设集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农业园区、产业平台、文化挖掘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养生经济、文创经济等新型业态。并始终牢记:以乡村之美承载记忆中的乡愁,以乡村之富实现村民长久的安居乐业。

我国的乡村特色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过程,对现阶段各地改变乡村“千村一面”的方法进行探索,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希望本研究可以为真正特色化建设提供策略参考,推动实现乡村发展的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特色化村庄景区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的小村庄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村庄,你好
『摘牌』
“摘牌”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