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方式分析

2019-03-23 09:04邹剑翔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精细化实践基础

摘 要:现如今,我国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正不断加大力度,为应对当今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着积极意义以及研究价值。现就当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在我国高校中开展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方式。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实践

一、 前言

不同于传统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在资源分配上有着更为显著的优越性。精细化教学管理能够实现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更为优效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从而完成对教学课堂的效率提升,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过程中的可能性资源浪费。此外,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引入,能够很好地对教学风气进行优化,为师生群体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高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增强社会人才供给量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部分高校似乎有散漫教学的不良风气,带来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模糊、教学手段规范性不强等显见弊端。若能够完好贯彻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无疑能够解决上述矛盾。本文以此出发点进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方式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讨。

二、 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活动的施行,意味着一系列教学管理措施的实施。目前,中国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工作极为重视,针对提升人才質量做了各方面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学方式日益增多,教学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在综合实力方面的拓展工作还十分有限、教学效果改善十分缓慢,因此优化教学规模、扩建优秀教师团队成了教育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此时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传统化教学管理必然无法适应高校内部日益扩大的师生数量及复杂度显著提升的教学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保证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必须实现其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的优化升级。教学管理模式的高效性与科学性要求高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的适度革新,此举势在必行。高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一大跃进将最终回馈于高校教学的各方面。

高校的教学管理具有层次多、覆盖面广的特征,这就意味着高校管理人员在设置教学管理目标时,需进行管理目标的分层细化。以教学管理的划分为例: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等形成了各个要素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每一个学院、每一个专业、每一个教研组、教师学生等多个群体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上述多个维度的层次划分,要求高校在教学管理的模式上也应进行层次的精细化区分。由于教学管理各层次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性,高校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也应将这一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三、 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实践内容

(一) 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高校按照不同的类型划分为各种类别,每个类别在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学校不论是在办学理念还是在发展定位上关注点有所不同,所以能够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目前中国高校可以分为教学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综合型高校。这决定了各高校在高校的规模大小、生源情况、综合实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高校在管理方面也往往难以达成相对统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将教学作为其工作重心,意味着高校必然将教学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核心并以其服务于高校的教学过程。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高校必须要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明确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一个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意味着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某一重点完成对教学管理模式的设置,很好地把握高校教学的工作进程。唯其如此,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才能够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得到最佳发挥。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精细化的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在制度管理方面更加贴近科学。教学管理的模式具有多样化特征,但同时教学管理模式有一共性不可忽视,即教学管理要求高校能够形成相对固定化的规章制度。教学规章制度能够达成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强制性实施力,辅助管理者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可将规章制度的几个特征作为衡量判断一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其一,范围的覆盖面广度。有效科学道德规章制度,应该涵盖教学工作的各个细节,涉及各种类型、各种层面的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各种细节提供规章制度方面的参照。其二,制度是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有效的制度管理,在设计之初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针的分析工作,与高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有着较为广阔的适应度。当教学规章制度与学校环境、教学环节不相适应,那么它将无法助力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甚至会为教学带来相应的障碍。有一些高校为了实现对学校教学环境的有效监管、在教室中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管理学校,但却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其三,时间层面的连贯性。作为一项时间跨度极长的工作,教学管理在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时需以长时间内的教学发展作为其参照点,而不能以短期内教学效果的取得作为目标。

(三) 正确及时反馈管理的结果

及时地反映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有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方式之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在量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在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中,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地就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针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建议,达到更加良好的管理效果。教学过程固然是对知识教授、专业能力培养等可控因素的把握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健康人格、个人创造性等不可控因素的培养过程。对可控因素的把握相对简单。只有对学生的具体量化程度等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才能对上述不可控因素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四、 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中国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对精细化管理有较大的依赖性,但目前还是无法达到定向培养人才的目标。但是,中国的教学已经采取了全新的管理思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有教学的提升空间的,对于中国的高校管理而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仔细思考、摸索。高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精细化管理做进一步的提升,促使中国的教育精细化管理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2]刘谨.浅谈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实施[J].知识经济,2018(5).

作者简介:邹剑翔,江苏省苏州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精细化实践基础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