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019-03-23 09:36廖坚强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水稻栽培病虫害防治

廖坚强

摘 要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市场的需要量在逐年增加。病虫害影响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应在培育水稻的至始至终贯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栽培水稻时,造成水稻品质降低,产量减少,大批量死亡,因此必须重视病虫害防治,栽培出优质高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时间无法固定,需做好前期的病虫害防治,以防全军覆没,否则无法达到防治效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便是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常见病虫害防治做相关研究,做相关阐述。

关键词 优质高产水稻;水稻栽培;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时,可实行全方面监察,观察防治措施有效程度。如发现无作用,可采用另一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病虫害肆意为时已晚,造成水稻大部分损失。采用化学物理防治措施,应多注重化学药品的合理喷洒,过多的化学物品会导致水源和土壤等的污染,不利于大气环境的发展。控制药品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在国家使用标准范围内合理喷洒,进行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长期防治中,不断总结病虫害防治经验,总结规律。[1]在发现病虫害初期及时消灭,掌握水稻健康发育技术,在各防治措施中总结出一套有利措施,以助水稻优质高产发展。

1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1 稻瘟病

1.1.1 病症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一旦出现这种病状,会对种植区域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病症主要由真菌寄生引起,水稻上携带的病毒会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比较难根治的稻田疾病。由于产生的孢子会利用风雨等自然条件进行传播,一旦发病,会以发病原为中心,形成范围性扩散。这种病症有一定的发病时期,按照发病阶段的不同,可分为苗瘟、节瘟、叶瘟、谷粒瘟等。

1.1.2 防治措施

种子入地之前,需要提前将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利用阳光直射杀死种子中存在的各种杂菌。之后将晾晒过的种子放在1%石灰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后用清水冲洗,并进行催芽播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相应的试剂浸泡清洗,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如果经过清洗的种子出现病状,可以根據出现病状的程度喷洒适宜浓度的上述药剂,确保完全清除病毒后再进行播种。

1.2 水稻纹枯病

1.2.1 病症

水稻纹枯病通常发生在水稻抽穗期,此时水稻一旦染病,在流动水的“辅助”下病原体会呈扇形进一步扩散。与未感染的水稻相比,感染这种病菌的水稻抽穗量较少,产生的秕谷较多,籽粒也不是十分饱满。之所以出现这种病害,与之前的未妥善管理有关。比如,未按标准的计量施加氮肥;在水稻种植期间,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而频繁灌水或稻苗间距过密。以上行为都会引发水稻纹枯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2.2 防治措施

首先,按照稻田面积和范围制定恰当的水稻管理措施,从根源解决细菌残留问题。按照区域种植面积,合理计算施肥,并确保追加肥料的时间适宜,不可以过多施加氮肥,可以通过多施加磷、钾肥料,确保营养元素供给平衡。灌水时要遵循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使水稻长时间获得充足的水分。其次,适当利用药剂阻隔病菌。当水稻处于抽穗期时,可以提前使用相应药剂喷洒水稻中下部,使病菌无法滋生。喷洒药剂的同时要配合使用适量的辛菌胺醋酸盐和甲霜恶霉灵。

2 水稻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2.1 稻飞虱

2.1.1 危害特征

这是一种通过吮吸水稻汁液为生的害虫。根据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稻飞虱可分为多种类型,通常以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主。一旦某片区域的水稻感染这种害虫,那么该区域的水稻植株会出现明显的干枯现象,由于缺乏相应的营养补给,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进而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2.1.2 防治措施

这种害虫会吮吸水稻中的养分,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是这种害虫的高发期,此时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 hm2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75-525g/ hm2兑水后喷洒到水稻上。如果在水稻孕穗末期、孕穗期或抽穗期或灌浆乳熟期发病,则需要使用25%噻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500-1800g/hm2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3000-3900g/hm2,兑水后喷雾防治。

2.2 二化螟

2.2.1 危害特征

二化螟的食性比较复杂,在生长期间会对不同生长周期的水稻进行啃食,存在较高的防治难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水稻长期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期对水稻出现的二化螟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这种害虫立即处理,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会对水稻造成严重伤害,最终造成水稻产量迅速下降。这种害虫的繁殖方式是幼虫会在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冬眠,当温度适宜时冬眠的幼虫会化蛹成虫,破土而出的同时迅速对水稻的根茎造成破坏。这种病虫十分喜欢食用水稻的根心,对水稻汲取营养的位置造成直接破坏。

2.2.2 防治措施

首先,按照该害虫的生长习性,在冬季来临之前,对已被收割的土地进行翻耕处理,将土壤中存留的二化螟幼虫杀死。还可以通过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作物,控制二化螟虫的生长。如果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现部分水稻出现枯心和枯穗的情况,一定要立即拔除这些受害植株,同时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避免害虫二次扩散。其次,可以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个二化螟诱捕器。这种诱捕器可以对二化螟进行连续诱杀,提高诱杀效率。最后,使用适宜的药剂进行诱杀。比如,用80%杀虫单粉剂或50%杀螟松乳油兑水后进行喷杀;也可以将一定浓度的药剂混合在土壤中,对土壤中的二化螟进行诱杀。

综上所述,栽培优质高产水稻需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采用一系列农业以及化学等方面的措施来有效的控制住病虫害,进而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带动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

参考文献

[1]田爽.水稻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综合论坛,2017(121):155-158.

[2]廖明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控制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0):19-20.

猜你喜欢
水稻栽培病虫害防治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水稻栽培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