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式研究

2019-03-25 07:48吴金洪李意秀
城市公共交通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东站站点

王 鹃 吴金洪 李意秀

(浙江师范大学,金华 321004)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中的骨干作用,必须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自行车作为一种慢行交通方式,具有灵活性强、购置成本低、适合中短距离出行的特点,使其成为接驳轨道交通的理想选择[1]。

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以及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传统自行车接驳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换乘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杭州地铁3个典型站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特征,并根据分析的数据与结论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1 接驳方式中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择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逐渐稀疏,导致人们在接驳工具的选择上有所变化。考虑到公交车等候时间长和步行距离远的问题,自行车接驳成为了更容易接受的接驳方式。自行车的接驳需求通常也会随着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如住宅区集中区域的需求增加而提高。

在杭州地铁车站中,龙翔桥站、火车东站、西兴站三个车站可分别代表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城市外围居住区三类典型轨道交通站点所在地区。龙翔桥站代表城市公共中心区,它紧靠西湖风景区,外来旅游参观的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也是整个杭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周围聚集了大量的购物中心、办公写字楼和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火车东站是杭州对外的交通枢纽,为本市和外来人流的中转、集散地,站内设置了地铁1号线和4号线的接驳站点,是整个杭州重要的交通节点;西兴站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周边以居住为主,周围居民与租户平时的出行基本都需要接驳轨道交通,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2018年4月1日到4月10日,笔者对杭州地铁龙翔桥站、火车东站、西兴站三个车站的乘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83份,其中龙翔桥站发放200份,回收195份,火车东站发放200份,回收196份,西兴站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不同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乘客对于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接驳行为特性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2 杭州市轨道交通接驳分析

2.1 接驳特征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数据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接驳选择最多的方式是步行,其次是自行车和公交车,很少有乘客选择小汽车作为接驳工具。选择自行车接驳的出行者超过了三成,说明自行车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发展自行车接驳非常有前景,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接驳的主要方式

对没有选择自行车接驳的出行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周围没有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其次是距离太远和骑车累,也有极少数怕行程不安全或自行车丢失。根据调查的数据最大的问题是周围没有自行车,间接暴露出杭州市自行车的分配不均衡,调配自行车方面做得也不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图2所示。

图2 出行者不选择自行车接驳的原因

关于骑行时间,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以骑行5~10分钟为宜,近三成的人认为5分钟以内的骑行比较适宜,长时间的骑行时间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接受。根据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时间越久,疲惫感越明显,轨道交通的乘客大多接受10分钟左右的骑行时间,如图3所示。

图3 自行车骑行至轨道交通站点的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有限,自行车衔接服务圈主要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中心大致1~3公里范围的出行圈。该范围换乘方式以生态型、健康型的自行车为最佳选择[2]。

2.2 影响因素分析

使用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所考虑的因素,三个站点地区显示出普遍规律,但又有不同之处,如图4所示。龙翔桥站的乘客主要考虑到自行车使用灵活、便捷,其次是快速、省时,价格因素所占比例最少,不存在公交接驳不方便的情况;火车东站的整体趋势一致,但在所占比例上没有龙翔桥站悬殊大;西兴站则更加均匀,使用方便、节省时间、价格低廉都是重要因素,只有公交接驳不方便所占比例略小,但在三个站台中是最大的。图4间接说明在城市公交布局中,城市外围居住区的公交密度不够,这也为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4 选择自行车接驳时考虑的原因

影响自行车接驳的因素主要有:机动车挤占自行车道、汽车尾气污染严重、骑自行车不安全、自行车容易被偷、公交车进出站干扰自行车、存车地方太少、不适合远距离出行、周围共享单车太少以及公共自行车租赁流程复杂等,不同的影响因素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会不同。在影响自行车出行的众多因素中,三个站点地区表现出差异。

2.2.1 龙翔桥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龙翔桥站主要有3个原因,分别是机动车道挤占自行车道、存车地方太少和周围共享单车太少,如图5所示。城市公共中心区加上周围有旅游景点,造成人口的大量聚集,机动车辆严重饱和,甚至挤占了自行车道,严重干扰了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龙翔桥站的出入站口都在道路两旁,加上周围的商业区大厦,附近方便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不利于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因此,布设自行车租赁点,应主要考虑出行目的,以及决定出行目的的客流特性和用地性质,酌情在1~4公里的范围内结合可用空地布设[3]。

图5 龙翔桥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2.2.2 火车东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火车东站周围接驳轨道交通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机动车道挤占自行车道,汽车尾气污染严重,骑自行车不安全和存车地方太少,如图6所示。数据结果显示,交通枢纽区影响自行车接驳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服务功能造成的,火车东站是集普通火车、动车、高铁、汽车、地铁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有对内交通,也有对外交通,它的功能决定了这个地区有非常多的道路和车辆,特别是周围的高速公路等,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这是火车东站目前最大的问题,可以从改善道路环境,提高骑行安全这方面着手。

图6 火车东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2.2.3 西兴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西兴站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外围居住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不适合远距离出行,其次是周围共享单车少、存车地方太少,不方便停放自行车,如图7所示。西兴站周围主要是当地居民的居住区和外来人员的租户区,当地居民区一般都离地铁站较近,大多数都会选择步行,而距离远一点的租户区反映,周围的小区附近共享单车很少,平时很难找到。由此可见,准确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自行车停放需求,合理设置停车泊位数量,对推广“自行车+轨道交通”的出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4]。

3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比例措施

正如现在非常火爆的共享单车,人民越来越追求更为健康环保的生活模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覆盖的范围越广,服务的居民越多,城市任一点的居民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就大大缩短,区域人群则可以通过自行车在专属道路上行驶到达轨道站点,从而进行出行方式的接驳,完成“最后一公里”。

图7 西兴站选择自行车接驳考虑的因素

3.1 自行车停放点布局模式

轨道交通周围有足够的停放空间对于轨道交通接驳自行车有大的帮助,自行车的租赁点只有规模化,才能提高使用率[5]。自行车停车场的布设结合周边用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附近路侧旁设置停车场;在轨道交通站点站厅同层设置停车库;在交通广场设置停车场。

3.2 自行车数量调配与租赁方式简化

目前公共租赁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在于数量分配不合理,有的地区车辆数远远不能满足出行者的需要,有的却供大于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自行车租赁方式上,可利用移动设备APP等,如借鉴ofo、摩拜、哈罗单车等无需固定停放点的方法,方便出行者使用。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健全公共自行车调配机制并且简化自行车租赁手续。

3.3 改善站点周围道路条件

自行车道是为城市居民、游客提供骑行体验的专属道路,自成一个体系,其道路条件很有必要得到改善,宽度大约在3米左右,并建立无障碍斜坡,打通断头路,形成连续的骑行网络,实现网络的连贯性,方便自行车骑行。除此之外,自行车道有的位于城市道路与人行道路之间,也有位于景观人行道内部,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并把绿化建在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用来做间隔,提高道路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增加景观性。

4 结论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的特征分析,以及对3个典型站点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自行车作为一种适合中短距离的接驳方式,为居民末端出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若能够协调发展、科学利用,既能增加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又能有效解决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出行,提高出行效率。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东站站点
摄影作品选登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济南新东站”呼之欲出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