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化工的涅槃重生之路

2019-03-25 12:06徐天宝通讯员贾庆格王磊
山东国资 2019年1期
关键词:兖矿鲁南煤化工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贾庆格 王磊

2018年12月29日,兖矿集团召开2019年工作会。当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宣布“化工公司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与兖矿历史性跨入世界500强等一同被列为集团2018年工作十大亮点时,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据了解,2018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兖矿化工公司实现利润12亿元,权属子公司压减至6户,全部实现赢利。标志着兖矿化工公司以扭亏脱困、提质增效为主线,打出“关闭退出、重组整合、技改提升、发展壮大”组合拳,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的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

定位:基于信念的坚持

上世纪90年代末,兖矿集团基于对国内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和国内外煤化工技术发展趋势的认识,着眼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矿区高硫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在专注主业的同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

1997年,兖矿集团设立煤化工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1999年兼并鲁南化肥厂。2002年6月,兖矿集团煤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兖矿煤化公司”)成立。煤化工产业正式作为兖矿集团三大主业(煤炭、煤化工、电铝)之一,纳入集团战略发展规划。

成立之初的兖矿煤化公司在鲁南化肥厂、峄山化工、矿区焦化厂的基础上,先后组建兖矿国泰化工、兖矿国际焦化、兖矿国宏化工、贵州开阳化工、兖矿国泰乙酰化工等现代煤化工企业,建成20万吨醋酸、200万吨焦炭、50万吨甲醇等重点项目,拥有权属子公司11家,形成514万吨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103亿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背负沉重包袱的兖矿煤化公司受投资规模大、财务费用高、产品结构性矛盾影响,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淖。截至2015年底,煤化公司累计亏损78亿元,资产负债率104%。

一时间,“亏损”成了兖矿煤化公司的代名词。

持续亏损、连年亏损梦魇下,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煤化工产业的困境,已经严重危及兖矿集团的生存发展。质疑、否定、迷茫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化工产业。一时间,行业内外都在怀疑兖矿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战略选择。煤化工要不要、要往哪里去、未来又在哪里,成为摆在兖矿集团党政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现实课题。

面对种种质疑和反对之声,履职兖矿不久的原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文和总经理李希勇,在深入研判兖矿煤化工产业发展症结的基础上,敏锐地看到了发展高端化工产业的巨大前景和广阔空间,不仅没有放弃发展煤化工,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发展煤化工,提出“本部建设精细化工基地、新区发展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思路目标,持续加大对煤化工产业的投入。

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右)与化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毅签订2019年目标责任书

2015年12月18日,兖矿集团基于整个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重大部署,将兖矿集团煤化分公司改制为全资子公司——兖矿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矿化工”)。2016年3月31日,兖矿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从“兖矿煤化工”转型为“兖矿化工”,这不是单纯地去掉了一个“煤”字,而是战略定位、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的重构和颠覆。兖矿化工作为兖矿集团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成立的首个专业化二级公司,不仅对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负责,同时还肩负起兖矿集团陕蒙基地3个化工企业的重大技术方案、安全环保、技术支撑等专业化管理职能。

2018年7月28日,兖矿集团改革发展会议将新型煤化工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以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建设鲁南化工净化系统节能升级改造、热电系统升级改造、4万吨/年聚甲醛、30万吨/年己内酰胺、合成气制乙醇等多个项目,打造鲁南高端化工园区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

针对兖矿化工历史包袱沉重的问题,兖矿集团给予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债转股、效益协同、战略合作、“装备制造试验新区”等优惠政策纷纷出台。

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和总经理李伟多次深入化工企业调研,找症结、开良方。2018年4月份,李希勇以兖矿集团“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第一调研组组长的身份,深入鲁南化工驻点调研,前后历时1个月,全面查找制约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系统性问题,为推进兖矿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经验、探索路径。

兖矿集团4万吨高端改性聚甲醛项目暨动力系统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开工仪式

目标:“安稳长满优”

化工企业管廊塔器密集,生产工艺复杂,系统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是止亏增盈的关键。

“化工系统装置一次计划外停车,造成的损失少则300万元,多则近千万元。特别是系统开停车期间的安全、环保指标最难控制。”接受记者采访的兖矿集团总经理助理任毅,同时兼任兖矿化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谈到,“以前我们就忙于计划外停车‘救火’,无暇其它。因此,化工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更是安全环保问题,是社会责任和尽职担当问题。所以,我们新班子一上手,重点就是抓系统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我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考核制度,严格按照确定计划来执行,有奖有罚。”

任毅任职化工公司之前,一直从事煤炭工作。敦厚务实的任毅自认为对化工产业是个外行,但他始终认为外行有外行的好处,这反而给他提供了“跳出化工看化工”的独特视角,有些问题“外行”反而更容易发现、更好解决。

“从去年开始,所属单位的计划外停车基本消除。其中,醋酐装置实现自2010年建成以来首次年度达产,运行时间达到352天;聚甲醛装置运行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这两个装置以前是我们的‘亏损点’,现在变成了‘利润源’。”

“生产系统实现了‘安稳长满优’运行,产品产量提高,相应的产品成本随之摊薄。在抓产量的同时,我们严格考核各类单耗,时刻关注指标变化,全方位降低消耗。实体企业就是要抓效益,不能弄虚的。我们以提升产量为主,降低单耗为辅,抵消了煤炭价格增长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采访中,一直说自己是“外行”的任毅,分析起化工企业的管理运营,却让人不得不惊讶于他真正的“内行”视点。

生产装置平稳了,精力就可以放在管理上。

在兖矿化工公司,每天早上8点准时召开的碰头会,每周一的调度会、重点工作推进会,每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煤炭协同会、经营例会、安全环保例会,每季度的专业检查考核,发挥着重要作用。生产计划、原料采购、产品销售、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部围绕既定计划来执行。基本建设“三不”原则,保证了新建项目的质量、投资、工期控制,项目管理水平有了根本提升。坚持“大矿、长协、铁运”,稳定了煤炭供应源头。落实“三统一”措施,使资金、采购、销售的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专业化管理,各种资源得以高效充分利用。

2018年,兖矿化工板块整体完成产品总产量768.6万吨,实现利润22.42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兖矿集团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化工板块主要生产装置有效运行时间达到335天,杜绝了非计划停车,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甲醇商品供应量稳居国内第一,“兖矿”牌甲醇产量位居国内第三;“兖矿牌”尿素保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兖矿牌”甲醇保持中国驰名商标。

国际焦化股权重组签约

止血:清理“僵尸”减负瘦身

“兖矿化工的涅槃重生,市场形势好转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其中就包含‘僵尸企业’治理。在‘僵尸企业’治理方面,集团公司给予我们丰厚的政策支持。通过‘一企一策’,无效低效资产得以处置,股权结构、负债结构、产业布局、体制机制从根本上得到优化,使企业减负瘦身,极大地释放和激发了企业活力。” 任毅介绍,在“僵尸企业”的治理上,兖矿化工坚持“培育优势、抓大放小、扶优限劣”的原则,实施“整合一批、破产一批、支持一批、改制一批、转让一批”的“五个一批”策略,引导亏损企业求突破、求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对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和业务,发挥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互补优势,实现效益共享、责任共担、协作共赢;对产品市场前景较好的亏损企业,利用国有产权交易平台,实施转让出清;对扭亏无望、资不抵债、技术落后、市场前景差的峄山化工、鲁南化肥厂等企业,坚决采取关停、破产、转让重组等方式,减少亏损点,盘活闲置资产,达到瘦身强体目的。

2018年1月,通过公开挂牌方式,与开磷股份换股,出让兖矿贵州开阳化工70%股权,既处置了“僵尸企业”,又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开阳化工原来是兖矿集团占70%股份,开磷集团占30%股份,通过采取股产置换方式,兖矿集团占开阳化工70%的股权置换成开磷集团的股权。置换完以后,兖矿集团成为开磷集团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贵州省国资委,这样开阳化工就交给了开磷集团。

2018年6月,通过股权、债权重组,引进民营资本山东莱钢永锋公司,对国际焦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兖矿集团与永锋公司各占50%的股份,激活管理机制,资产负债率由104%降至67%。公司经营权交给管理团队。董事长、总经理由永锋集团委派,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由兖矿集团委派,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鲁南化工由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公司,乙酰化工公司整合组建。2016年,在合并运行的基础上,乙酰化工变更为鲁南化工,随后将国泰公司整体并入新公司,形成了鲁南化肥厂和鲁南化工两个工商法人并行的状态。2018年,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企业债转股、吸收投资主体、承接负债等多种形式,将鲁南化肥厂的合成氨、甲醇、醋酐、聚甲醛等优良资产,逐步以承债式收购形式进入鲁南化工公司主体运行,盘活了资产,改善了负债结构,实现了企业“轻装上阵”、转型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兖矿化工公司权属子公司压减至6户,圆满完成三年亏损企业治理任务,兖矿化工公司整体及所属单位均实现了扭亏为盈。

“我们在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上,采取了专利技术入股、土地政策入股、下游企业入股等方式,尽量降低银行贷款。原来财务负担太重,光利息就20多亿元。”采访中,任毅表示。

新动能:腾笼换鸟布局高端化工

2018年7月,兖矿集团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净化系统节能升级改造工程在鲁南化工提前52天一次试车成功,原能耗较高的5套NHD脱硫脱碳装置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1>5,新旧动能转换立竿见影!

“新系统采用先进的低温甲醇洗、深冷分离和液氮洗技术装置处理,结合产品结构特色,开展创新的气体净化新工艺,项目总投资5.3亿元,可每小时节电1.6万千瓦时、节水520立方米,年节标煤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384.86吨,减排有机物3064.8标方,年节支降本效益2.2亿元,能源利用率达到88%以上。该项目经济及减排环保效益显著,将全厂碳原子综合利用率由44%提升至54%,公司总体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提升,特别是取消能耗及成本较高的固定层造气装置,实现了装置整体升级,既节能又环保。”鲁南化工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部长梁雪梅给记者介绍。

记者采访时,恰逢鲁南化工年产4万吨高端改性聚甲醛项目暨动力系统节能升级改造项目举行开工动员大会。

该项目是山东省绿色系统集成项目、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并入选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同时被列为山东省2018年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6.91亿元,预计2020年4月建成投产。项目在设备购置、建设各个环节,将全面完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应用智能化管控平台进行后期操作,届时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包装,更能实现自动化加药和自动取样分析,装置运行效率、产品质量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而动力系统节能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2.61亿元,拟建每小时产蒸汽量480吨的高温高压粉煤锅炉一台及其配套系统,项目计划2019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替代公司现有不同时期建设的6台燃烧效率低、能耗高、供气量不足的中温中压锅炉。通过上大压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锅炉用煤量降低的前提下,降低蒸汽成本,实现尾气超低排放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又是一个1>6!

新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由兖矿集团支持的第二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集团公司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心放在了鲁南化工,给兖矿化工的涅槃重生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十四五’末,兖矿化工将建成新材料、新能源与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高端、终端化工产品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增加利润55亿元。”任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旧动能转换使我们实现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动能培育,摆脱了传统煤化工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为兖矿化工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改变,是另一种新动能。”任毅强调,“包括生产现场的一些小改小革。国宏公司设计是两台气化炉运行,每天甲醇产量是1650吨。现在正在实施技改,要求日产达到1750吨,每天可以多产100吨甲醇。大的装置不动,从耐火砖、炉膛容积、煤浆泵配备等方面进行技改,做到小投入、大产出。每天多产100吨甲醇,一年统算下来就是大效益。针对国宏公司三台气化炉两开一备的现状,思考能否三台同时运行。通过氧量、煤浆浓度、检修时间、备车时间等要素分析,经过运行,证明方案是可行的。国宏公司设计产能是每年50万吨,今年达到了64万吨,增加了14万吨。对于化工生产企业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

“鲁南化工三台气化炉是老式的美国德士古气化炉,炉膛比较小。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扩大炉膛容积虽然难度很大,但不是不能改。于是,我们拿出一台来试验。后来,炉膛扩容成功了,产量随之提升,运行也没问题。接着,另外两台气化炉也改造了。长期以来认为不可能改变的改变了,给大家带来很多启示。这就是思想上的新动能。”任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未来:打造生态化工园区

在化工企业的远程罐区,一台巡检机器人正在例行巡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无人系统采用巡检机器人与视频监控软件双重措施监控罐区的安全保护、自动监控等功能,让监控无盲区、全覆盖。这一幕在兖矿化工正在成为现实。

鲁南化工厂区一隅

基于巡检机器人与视频嵌入技术的巡检无人系统,主要是让巡检机器人、监控视频与控制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完成远程罐区自动巡检、及时示警、有效执行控制策略,达到现场巡检无人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可视化安全管理。

这是兖矿化工智慧工厂建设的一个侧面。通过完善企业物联网建设和设备在线分析能力建设,构建设备红外热成像报警监控、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及无人机巡检形成分层级的企业运营智慧管控数据中心,在危险复杂装置区、设备受限空间内检测系统,利用小型可碰撞无人机(机器人)技术,实现化工企业4D数据建模管理。

2018年5月,兖矿化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化工园区,鲁南化工被省国资委列为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和示范企业,入选山东省绿色制造项目库绿色工厂,公司聚甲醛二期项目暨聚甲醛及高端改性产品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入选绿色系统集成项目。未来5年,鲁南化工新旧动能转换将投资154.85亿元,着力建设净化系统节能升级改造、热电系统升级改造、聚甲醛、己内酰胺、合成气制乙醇等多个项目。兖矿化工将培育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性的“四高”企业,为兖矿集团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产业链拉长,煤气全部吃干榨净。”兖矿化工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尤加强给记者介绍说,通过变换、低温甲醇洗、深冷分离、液氮洗等工序,制得各种产品所需要的原料气。一氧化碳气体用于生产醋酸、醋酐,合成气用于生产甲醇,二氧化碳气体用来生产尿素、液体二氧化碳,硫化氢通过克劳斯硫回收装置生产硫磺。下一步,还要发展氢能,实现能源结构升级。至此,总碳利用率提升至96%以上,真正实现煤炭全部清洁利用。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批复的31个高端化工园区之一,兖矿化工鲁南化工园区的目标就是打造高端化工园区,向精细化工、高附加值、环保节能方向发展,不再生产低端产品,并且依托现有装置和原材料,延伸产业链,走高端化路线,做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三废’管理一直是化工企业的短板。为什么以前的煤化工乌烟瘴气?因为在旧工艺技术煤气化过程中,这个过程有大量的废气排放,污染大。”

据介绍,兖矿化工开发的水煤浆气化完全密闭。原料煤是在密闭状态下制备煤浆,由磨机磨成60%的煤浆,高压输送到气化炉。气化完的气体在高压管道容器中进行净化,变废为宝,实现洁净生产过程。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瞄准高端精细化工,对标国际一流的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化工园区,打造高端化工绿色能源综合供应商。”任毅满怀信心地表示。

猜你喜欢
兖矿鲁南煤化工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浅谈鲁南高铁CSD瞬时干扰率优化工作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13家煤企进入《财富》500强 兖矿首次入围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