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2019-03-25 07:47白艳鹏高金环赵赴越陈雷
吉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养蟹稻田技术

白艳鹏 高金环 赵赴越 陈雷

摘要:河蟹又名毛蟹、大闸蟹等,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河蟹上席百味淡”之说。河蟹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对体内火大的人,有清热祛火之用。河蟹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特别丰富,营养价值高于各种鱼类。

关键词:稻田;养蟹;技术

中图分类号:$966.16;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9.04.020

1稻田养蟹的基本原理

水稻为禾本科植物,原产于沼泽地,并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水稻和河蟹是完全可以共同生存的,而且有很好的互补效应,使稻田养蟹转变成农业综合生产实现科学高产增效和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稻田养蟹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最大负载力。

1.1暂养池的建设

从外地购回的蟹苗首先要暂养池中进行喂养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蟹苗的成活率。一般每公顷的暂养池面积在950平方米以上。暂养池可安置在稻田沟边等地,最好750平方米为一方格,要进排水形成体系,池深1.4米左右,保持水位30~50厘米,以便蟹苗的栖息和活动。

1.2田间工程管理

田间地块平整时要挖田字形、大环形沟。通常1米左右大环沟埝埂,大环沟深0.4米,宽0.5~1米,面积占5%~10%。挖大环沟的土方垒到埝埂上做成坝埂,并夯实。

1.3防逃设施管理

防止河蟹逃走是养蟹的重要环节之一。坝埂要夯实,高1米左右,顶宽0.6米,坡度1:1.3,不能过陡。选用100厘米宽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安放在稻田的四面,地上部剩60厘米。在塑料薄膜外面每隔1米左右插入竹片或细竹竿等,用细铁丝捆绑固定,塑料薄膜接头不设置在拐角处,以防河蟹攀爬。防逃墙一定要牢固,向内侧稍有倾斜,不出褶,选用铁丝网或镀锌网和直径20厘米塑料管,在每个出入水口的内外及两侧都要设置防逃网。值得注意的是,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以利于水体交换。

2养蟹稻田的栽培技术

养蟹稻田要选择适当时机及时近早移栽,近早管理,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尽早达到收获的茎数,尽早放蟹,增加稻蟹共生期,在稻蟹共生期尽量减少农事活动。

田间施肥养蟹稻田每公顷施肥量为:底肥,农家肥25吨;过磷酸钙600公斤;尿素1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硫酸锌25公斤。其余氮肥要在水稻返青见蘖时及早追入。放蟹后,原则上不再施化肥,可加少许生物肥,必要时可追少量尿素。

养蟹稻田应该选用残留期短、毒性小的除草剂,农药要选用以消除挺水杂草为主。在水稻移栽前封闭,用药量要少。在放蟹苗前人工除稗1次,以除掉超过水面的杂草,底部杂草可用做河蟹的饵料。

田间防病本田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叶面用药剂防病,并在每次用药后加水。

3稻蟹喂养及管理

稻田蟹属于多食性动物,所以饲料来源有很多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中大部分都可食。稻田蟹尤为喜食动物性饲料,例如,螺类生物、鱼虾类、牲畜的下脚料、蚯蚓等。

增加单个体重量是喂养稻田蟹的重点,要确保收获时单个体重量在210克左右。投喂时遵循四准原则,即准时、准量、准质、准点。准时为每天早上8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投放;准量应根据稻田蟹生长规律、季节变化、气候因素而设置投放量,以投放4小时以后吃完为宜,早上投放量占总量的1/3,下午投放量占213。稻田蟹攝食高峰期在夏秋季,所以配比饵料可增加到蟹重的3%;准质为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在3-4:6-7。夏季动物性饵料比例可适当降低,以防止水体腐败,在喂养饵料里要经常加入高钙素、维c等微量元素,防止缺少元素而引起蜕壳不遂,也可加入1.5%的蒜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准点为30平方米区域,设立一个固定投放饲料点,投入饲料时要遵循撒入均匀,稻田蟹取食方便的原则。

稻田养蟹中水质的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不但要符合稻田的生长条件,而且又不能导致水质腐败。春季为提高水体温度,有利于稻田蟹蜕外壳,应使稻田水位保持较浅状态。夏季气温过高,防止稻田蟹因高温死亡,应使稻田水位保持最深状态。夏秋季正处于稻田蟹摄食高峰期,如果持续高温,加之动物性饵料增多,应勤更换水体,以防止水体腐败。每次换水换1/3水体,换水时间不宜过长,经常换水也可刺激稻田蟹活动,加速蜕外壳。稻田蟹每蜕壳一次都会增加体重,但在稻田蟹蜕壳时只能注水,不能放水,以防止蜕壳不遂。

在投放扣蟹入池后,每天早晚都要巡查,这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对稻田蟹生长活动、摄食情况、水质、水位变化、对坝埂防洞防漏、防逃设施、出入水口放逃网等进行巡查,特别是风雨天更要巡查仔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因此,要选用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

稻田蟹一般在水稻收割前捕捞。多采用坝埂捕捉法。秋收季节正是捕捉稻田蟹的好时机。每到傍晚,稻田蟹会爬到坝埂上防逃墙内侧活动,可持手电筒捕捉。

4结语

稻田养蟹,使固有的资源得以合理科学利用,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稻田养蟹,技术简单易懂,易于推广普及,符合可持续生态发展的要求,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白艳鹏,本科学历,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养蟹稻田技术
养蟹三部曲
陈鸿波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