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抵御外敌

2019-03-25 07:13
共产党员·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据地抗日革命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对维系中华文明世代相传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至清朝的覆灭,长期以来的“家天下”使中国人难以形成民族国家观念,尤其是越来越黑暗的专制统治压抑了中国人的精神,使得民族精神渐趋阴柔。至晚清时,中国惨遭外敌入侵,屡战屡败,丧权辱国。1915年1月,梁启超在《大中华》发刊词中扼腕叹息:“我国民志气之消沉,至今日而极矣。”一个“极”字,可见当时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情绪极度自卑,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状态几近崩溃。这一切,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之后,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中国革命面貌开始发生转变。除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之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其他任何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全新的革命方法,即发动、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年轻的共产党员就深入各大工厂、煤矿、码头,组织和领导工人成立工会,为维护自身权益、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开展罢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个高潮;直至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军阀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联合其他社会阶层,建立工人阶级同其他民主进步力量的联合战线。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最有影响的政党,但其组织松懈、斗志衰退、内部矛盾重重。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以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義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使得国民党重新恢复生气,共产党也迅速取得全国性影响。

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反映在当时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中:“打倒列强,除军阀。”全国的革命力量首先汇聚在广州,随后在广东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并向南方各省扩展。1926年,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迅速击溃了军阀的军队,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也日益高涨,并推动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第一次国内革命中,由于中国共产党把广大工农群众发动起来,在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争取国家主权完整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大多数中国人还只有血缘认同和乡土认同,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依然比较弱。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中华民族面临危急,只有唤醒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激发人民的团结抗战精神,把全民族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才能挽救民族于危亡。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的觉醒、没有千千万万人民团结起来,没有千千万万人民的参加,抗战要取得胜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于是,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城市、工厂、兵营中,广泛地传播救亡图存思想,唤醒千千万万的同胞投身抗日战争。同时,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扛起全民族团结的大旗,广泛联络各种可能参加抗日的力量,制定了“逼蒋(介石)抗日”的方针,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935年12月9日,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北平(即现北京)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抗日运动浪潮的推动和中共的影响下,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敦促蒋介石抗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中共中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遣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在周恩来的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新的形势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实行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阶层人士团结在一起,投入抗日洪流之中,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当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抵抗失利之后,共产党决定利用自己的游击战争经验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这样,在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之外,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军逐渐将主要力量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和空前残酷的“扫荡”。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肩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根据地军民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法,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通过长期的消耗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当战争行将结束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近100万平方公里和近l亿人口。

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大批爱国青年涌向延安,经过培养训练后,又从这里奔赴抗日前线。为动员群众,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内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普遍建立由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阶级组成,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团结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派清新的民主气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统一战线,中共与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界抗战人士、广大海外侨胞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向他们宣传中共的主张,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也因此不断扩大。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次全民思想的大发动,它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提振起民族精神,激发出民族能量。在空前民族觉醒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团结,不仅从根本上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与坚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根据地抗日革命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窗台上的妈妈
中国的出行革命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