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2019-03-25 07:13
共产党员·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灾区改革开放

1978年底,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党顺应人民的意愿和历史的潮流,在三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团结一致向前看,推动中国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總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经过40年的团结奋斗和开拓创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从1978年至2018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已经踏上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国家财力显著改善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从1978年至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建成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经过40年的努力,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早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40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发扬伟大的团结精神,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这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创新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40年改革开放历程,“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丰富智慧,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使全体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过改革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改革开放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放的成功,归根到底在于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过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无论外部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要始终与人民团结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

知识链接

中国女排五连冠及其展现的伟大团结精神

中国女排五连冠,是指中国女子排球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的辉煌经历。第一次夺冠是1981年,这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第二次夺冠是1982年,这年中国女排带着一场负分进入世界锦标赛的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中国队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0战胜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第三次夺冠是1984年,这年8月3日,洛杉矶奥运会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在中国队以1∶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队后,中美两队再次相遇。决战过程中,中国女排丝毫没有受到小组赛失利的影响,以3∶0完胜对手,取得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第四次夺冠是1985年,在这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1获胜。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手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第五次夺冠是1986年,这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蓉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得“最佳一传奖”。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在21世纪的当下,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九八抗洪”:伟大团结精神的时代写照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水系,珠江、闽江和松花江等江河相继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汛情牵动中南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亲赴现场视察,慰问抗洪军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亲临一线指挥。党心紧系军民心,党中央密切关注着灾情发展趋势和抗灾进展,时刻牵挂着受灾群众和抢险军民,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情系灾区,一列列火车、一架架飞机、一队队汽车满载着物资、食品,满载着各地群众的深情厚谊,从各个方向往灾区集结。这场抗洪抢险斗争,规模大,气势壮,斗争严酷激烈,而更为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江泽民在评价“九八抗洪”抢险斗争时,强调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对“九八抗洪”精神完整科学的概括,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团结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汶川大地震见证中国人民伟大团结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在党中央的指挥和号召下,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整个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动员起来,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是汶川人”成为举国上下最响亮的口号。冲在最前面的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震发生以后,军队的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组织带领广大官兵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地震当天就有2万多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成立2000多个“党员突击队”,承担了最紧急、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有4000多名军人党员主动推迟了婚期,放弃了休假,积极请战抗震救灾;有近5000名党员在痛失亲人或者家中受灾的情况下,始终奋战在救灾第一线。不少家在灾区的党员干部都是几过家门而不入,顾不上埋在废墟下的亲人,而去抢救其他人。

在大灾大难面前,冲在最前面的还有白衣天使。北川医院地震前原有医生护士157人,地震后,只剩下了3个人!而灾区其他医院的一些天使们,虽然自己幸免于难,家人却难逃厄运。据说有亲人遇难的白衣天使,灾区不下300人!德阳医院有一个护士,地震时丈夫不幸遇难,父母、孩子生死不明,而医院楼房危在旦夕,几百名伤员急需转移。于是在电梯不能运行的情况下,身高不足1.55米、体重不足50公斤的她,竟把30多个人高马大的病人从九楼一层一层地背到了一楼。白衣天使的大爱无疆,让受灾群众看到生的希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仅5天时间,国内捐助款物就达49.05亿元。同时,全国各地群众踊跃走向街头,一腔热血献灾区,各地市民排队献血。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省纷纷向灾区援助。5月16日,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部门分别为灾区迅速解决10万件衣物和10万床被子,总计为灾区提供100万件衣物和100万床棉被。

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者元年”。根据2009年共青团四川省委的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团省委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者服务达178万人次。有人推测,全国在汶川大地震中以各种形式提供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超过了1000万人。直到灾后一年,四川灾区仍有超过5万名志愿者在服务。志愿者显示了民间力量的巨大。他们年龄身份各异,却因共同的作为和精神贡献,被视为“汶川一代”。

希望并没有随着破碎的山川一同被摧毁。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以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迅速给出了答案。截至2012年5月,四川省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9%,概算投资8658亿元已完成投资99.5%;地震灾区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转瞬10余年过去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早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猜你喜欢
灾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捐款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