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适应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对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9-03-27 06:13谢湘储红梅
安徽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罗伊躯体心肌梗死

谢湘,储红梅

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常见危险性疾病[1]。急性心肌梗死经一般对症治疗,能使病人病情趋向于稳定,但处于恢复期病人仍会出现病情复发的可能[2]。经历病情凶险期后,势必对病人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冲击,影响其对疾病及自身状况的适应性。所谓个体的适应是指个体面对某项外界刺激源后,所做出的应对模式,包括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角色的自我行为表现,这些均会进一步成为新的刺激源,促使个体做出进一步的行为反馈[3]。良好的适应能力,能保证机体进行有效的自我调理,从而敦促个体的躯体功能、心理水平及社会功能均向着积极和正面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适应能力,则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暴自弃的表现,更有甚者,会诱发其出现消极应对模式,削弱自身对医嘱行为的配合力[4]。在该契机下,美国护理学界专家罗伊提出了适应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实则是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在内的完整体,通过正面的介入干预,能帮助其产生积极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并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且能改善其生理不适感,更好地适应疾病状态[5]。本次调研的目的乃在于进一步验证及探究该项干预模式所产生的临床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组。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以下任意2项即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6]: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发生变化;②存在缺血性胸痛史;③心电图呈现动态演变;经血生化指标显示肌钙蛋白超正常水平上限;精神状况良好;言语交流能力正常;病人及其近亲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乙醇依赖;伴有智力水平障碍;精神异常;合并其他肝、肾、脑等严重脏器疾病;拒绝配合此研究。

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两组的基线数据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梗死病人的基线数据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授有关疾病进展、转归及预后方面的知识框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动态进展,必要时向医生报道,遵医嘱予以药物干预;根据病人所喜爱的饮食口感,指导其摄入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1.2.2研究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罗伊适应模式。①一级剖析:全方位地收集病人资料和信息,从而对其具体表现的行为开展评估。资料内容囊括病人的生理健康状况、自我角色概念界定、对周边群体的依赖性等方面,借此对病人的适应行为开展全面评估和判断,以了解其当前行为是无效性反应抑或是适应性反应。②二级剖析:对可能影响病人行为表现的内容开展评估,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主要在于对主要刺激源、次要刺激源及特有刺激源等开展多维度分析。主要刺激源是指个体直接面对某类事件的影响因素,即作为病人个体本身实则由健康人因病情所致转变为“病人”。次要刺激源是指对主要刺激源所致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由于病人伴发疾病后,存在疾病对个体的生理及社会功能造成限制,使其需面对全新的群体,会使其原先的生活习惯出现变化。③应根据具体的临床剖析,对病人的生理健康状况、自我角色概念界定、对周边群体的依赖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进而做出具体的护理诊断。④拟定具体目标:分析病人应对疾病时,哪些属于无效的反应,哪些属于适应性反应。在与病人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确立具体的适应性反应的目标。⑤实施具体措施:依照罗伊适应模式的原则,对主要刺激源、次要刺激源和特有刺激源等予以对应的护理干预。⑥效果评估:通过护理程序对上述各个环节和流程开展进一步效果评价。

1.3观察项目①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的躯体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低,则表明其躯体功能越佳。②利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低,则表明其社会功能越佳。③采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予以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将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的躯体功能对比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的社会功能对比研究组干预后的社会功能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供应心脏的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影响血管支配心肌的营养及血供,导致疾病发生及进入急性发作状态。近年来心肌梗死呈年轻化态势[7]。虽然当前由于各项诊疗手段的更新,使得该病的诊断率及急性发作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病情易反复发作而备受关注[8]。病人的内在诉求将保证自己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且有一个较为舒适的身心状态。然而,病人的存活状况除与其当前生理功能、年龄及梗死部位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病人在病情恢复阶段所接受到的护理服务呈正性关联[9]。当前护理模式已从原先的传统护理及责任护理开始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美国护理教育学者罗伊提出了适应理论模型[10]。她强调个体的适应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活质量,通过调动其有效的适应行为能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个体精神面貌状况的恢复以及健康的促进。

表2 两组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的躯体功能对比/(分,

表3 两组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的社会功能对比/(分,

表4 两组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注:a示两组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χ2=6.098,P<0.05

本次调研发现,研究组病人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各维度及社会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罗伊适应模式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罗伊适应模式的流程涉及资料的收集、信息的分析、适应性问题的确定,以及逐项分析主要刺激源、次要刺激源和特有刺激源,并对每个刺激源开展控制性处理,以保证病人逐步适应疾病状态,保证身心的相对舒适度[11]。首先,对病人予以一级剖析时,在全方位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病人的角色定位水平、生理功能状态以及自我概念界定,从而使其架构起特有的行为模式,这称之为行为评估。另外,在评估过程中,护士需对病人个体所做出的行为反应进行特性界定,包括该项行为是否属于适应性表现,对健康助益有无帮助[12]。借助信息资料的收集和评估,能帮助病人重新进行自我审视,了解自我概念,并对当前的个体形象有进一步具体化的认知,以减缓自身角色冲突,步入新的角色体验,提高个体适应性[13]。其次,在开展二级剖析时,需对3种不同来源的刺激源进行二次评估,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14]。该过程需全面关注护理措施的优先次序,根据护理内容对个体成长、生存的影响予以不同级别的考虑,并做出相应级别的护理诊断和行为干预,从而提高病人正面和积极的输出性行为,避免角色剥离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个体自身的躯体及社会功能舒适[15]。最后,在开展护理干预措施过程中,应全面控制各个刺激源因素,并扩充病人原有的适应范围,以此来提升个体的照护目标。对适应能力开展评估的宗旨在于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通过评价,能保证各个护理环节形成闭环,以达成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之间的关联性,最终完成预期照护目标[16]。对评价效果不佳者,应整合现有护理计划,使护理干预趋向于满足个体化的需求。伴随着罗伊适应模式的落实,可提高个体的适应水平,使病人在独自面对各项刺激源时,做出与其相适应的反应,对其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大有助益。

总而言之,将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能提高病人对刺激源的适应水平,改善机体的躯体及社会功能,提高身心舒适度。

猜你喜欢
罗伊躯体心肌梗死
完美的鲨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现在干什么?
罗伊·希尔的散文诗
搬家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