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风险与防范

2019-03-27 06:13杨凡张一男姜红范玲
安徽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儿监护病房

杨凡,张一男,姜红,范玲

跌倒/坠床和相关损伤是近亲属、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1],新生儿病房是护理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2],我院新生儿病房分区明确,包括一般新生儿观察室、足月儿室、早产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病室等,其中一般新生儿观察室监护无疾病、无需住院治疗的新生婴儿,进行油浴、一般查体、常规监护等,观察无异常后送回母婴同室。其余病室收治有疾病,需住院治疗的病儿。其中一般新生儿观察室由产科医生将刚刚出生婴儿包裹,怀抱新生儿徒步从手术室或分娩室送入新生儿病室,其过程存在风险。而新生儿病房其余病室取消近亲属陪护,24 h由医生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及生活照护。由于病儿在监护或住院过程中,需要交接、沐浴、穿刺、床旁X线照射、外出检查等离开床单位,容易出现坠床、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易出现滑落、跌倒等风险,所以加强不良事件的预防尤为重要,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并以预防为主,构建新生儿安全管理体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新生儿病房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监护新生儿6 708人次,住院新生儿888人次。监护新生儿由产科医生送入,新生儿护士负责送回;住院新生儿由新生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儿监护人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将2015年6—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监护新生儿2 218人次作为对照组1,住院新生儿362人次作为对照组2,2016年1—6月收治的监护新生儿4 490人次作为观察组1,住院新生儿526人次作为观察组2,对照组按传统流程制度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改善环境及流程,床单位定期细节检查,所有医护人员均配备防滑鞋,规范使用婴儿床,如外出检查等尽量减少怀抱新生儿,均采用婴儿床转运,避免手对手交接,每年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两次,保证各级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能。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均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监护新生儿及住院新生儿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坠床及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人次均无增加,改良环境、流程后观察组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有滑倒倾向但未跌倒人次较改良前对照组明显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2)。

表1 监护新生儿改良环境、流程后(观察组1)与改良前(对照组1)的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1比较,aP<0.001

3 讨论

3.1新生儿病房发生坠床或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危险因素防范[4-5]

3.1.1环境 保证环境安静、安全、整洁、整齐,保持良好照明,地面干净、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摆放障碍物;病室地面在“湿扫”擦拭时,应及时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擦拭时间应与工作时间错峰;地面老化,凹凸破损应及时修补;设施设备缺陷、不足应及时补充更换。本病房设立专用仪器间,存放各种仪器设备,保洁人员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使工作时间地面保持干燥,减少了跌倒的风险。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让工作人员时刻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全员关注[6]。

表2 住院新生儿改良环境、流程后(观察组2)与改良前(对照组2)的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2比较,aP<0.001

3.1.2加强责任心和评估能力 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能对新生儿及周围环境恰当评估,防止意外发生。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新生儿安全管理规范,跌倒坠床应急演练等,增加防微杜渐的意识。提高年轻护士的评估能力,发现潜在风险,鼓励主动报告。

3.1.3规范操作 使用婴儿床时,保证其身体低于床沿;使用开放式抢救台时,四周给予挡板保护,拉下挡板后及时归位;使用暖箱时,箱门关闭锁紧,医务人员可通过侧窗查看病儿,如将侧窗打开,应注意及时关闭;放射科床旁胸片检查时,安排专人看护,并做好护士的自我防护,检查板面积过大无法关闭暖箱门时应寻求方法予以保护,指导医务人员避免病儿哭闹躁动而发生坠床;尤其将病儿置于斜坡卧位后,医务人员应及时预感风险;擦拭辐射台、暖箱时,及时关闭箱门或拉起辐射台挡板,操作尽量在床单位内进行,如将其移出床单位,应放置在平稳、宽敞的基础护理台面上,远离边缘,操作中途不得离开,保证新生儿在视线范围内或有手扶或约束等保护性的动作或措施,亦可求助他人协助。护士长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纠正不良的工作习惯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3.1.4加强管理、培训 鼓励医务人员树立做病人的安全领导人的主人翁意识,领导人是能积极投入到某些尝试中并寻找以改进现有环境的人[7]。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培训,抓住重点管理对象。配备无跟防滑鞋,护士怀抱新生儿行走或处置时,随时关注地面有无潮湿、水渍或障碍物等,注意脚下地面情况,绕开障碍物,身体重心略前倾,慢步行走,可有效防止滑倒时新生儿从怀中脱出。在平整台面上交接新生儿,避免“手对手”交接、“端着”或使新生儿离身体较远。接送新生儿出入院、检查等长时间怀抱时,应适当包裹,防止滑脱,并注意周围环境安全,尽量使用婴儿车等转运仪器。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及婴儿床检修维护,保证性能完好且固定牢固,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并做好登记。管理人员定期对科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加强教育和培训,进行防跌倒、防坠床管理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8],增强护士预防策略的意识。

3.1.5合理人力资源分配[9]保证医务人员安全在健康照顾中很重要,医务人员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全,一个状态不好的护理团队将会提高病人的病死率。人员不足将导致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体力不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日积月累演变为疾病状态,而自身状态差导致医务人员易发生差错;由于人员缺乏,导致医务人员为了应对高强度的NICU工作量而加快工作速度,从而对周围应变能力减弱。所以管理者应弹性调配,减少安全风险。

3.2新生儿坠床或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应急预案

3.2.1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分秒必争,抢救病儿 当病儿出现生命危险,医生未到达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10]。一切抢救物品、器材、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标有明显的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认真交接班。

3.2.2发生危险时的正确处置 医护人员立即将其放置于安全环境中,查看其全身情况及局部受伤情况,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有外伤(擦伤、肢体骨折等)。立即报告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遵医嘱予以B超、CT等相关检查,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使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3.2.3做好新生儿及近亲属的安抚工作 责任者认真记录发生跌倒/坠床的过程,详细汇报。护士长在24 h内全面了解事件的经过及结果,并上报护理部或院领导。根据事件的性质与情节,给予相应处理,并在一周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严重不良事件,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参加不良事件讨论,护士长在一周内组织检查纠偏措施落实情况。

3.2.4严格执行制度 科室严格执行、落实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上报制度。不应在发生跌倒/坠床后采取补救措施,应早期识别风险因素,改善环境及流程[11],新生儿病房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应当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应建立NICU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将新生儿安全知识列入入院常规健康教育内容[12],对于一切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如产科医护人员,手术室人员、陪检员、近亲属等,进行个性化教育[13],对于护理工作中不合理现象进行纠正并总结分析,通报给每一位护理人员[14],做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15],保证新生儿不管置身何处都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猜你喜欢
病儿监护病房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阳性强化法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及依从性的评价
换病房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病儿65例临床分析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