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2019-03-27 00:59石长波卢胜亚
商业经济 2019年2期

石长波 卢胜亚

[摘 要]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次对龙江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两山理论”,哈尔滨市正积极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和浓厚的冰雪文化资源,为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利用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核心层、加强要素供应层衔接度、完善相关辅助层建设、建立冰雪文化基地的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 F2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008-02

2015年7月北京赢得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北京从申办阶段转为筹办阶段,全国进入了“冰雪时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对龙江重要讲话中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北京举办冬奥会为契机,为贯彻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原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年出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专项规划(2017-2025)》,为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指明的方向,2018年11月20日哈旅联席印发《关于“哈亚雪”专线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十项措施》。实现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文化产业和冰雪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但不能为了融合而盲目融合。挖掘文化、筛选文化、选择适合的文化与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内涵

按旅游产业集群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链连接关系,将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分为核心层、要素供应层和相关辅助层三个方面。核心层包括景区景点、节庆活动和其他旅游产品;要素供应层包括旅行社、酒店、购物、餐饮、娱乐、交通等旅游要素行业;相关辅助层包括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信息、咨询、设备制造、教育培训[1]。

二、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优势

(一)自然资源

哈尔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区内平坦开阔,东部多山地和丘陵。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原气候影响盛行西北风,平均气温-15℃~-30℃,年积雪为170天,滑雪期为120天,冬季山上积雪厚度可达100cm,雪质优良,硬度适中,尤以亚布力雪场为最佳。哈尔滨市内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和拉林河等河流,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由于冬季寒冷漫长,丰富的水资源转换成冰资源,为冰灯和冰雕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

(二)文化资源

自从1963年哈尔滨在道里区兆麟公园举办冰灯游园会后,哈尔滨就汇聚了全国冰雕雪雕的艺术精华,成为我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冰雪文化历史悠久。哈尔滨位于松花江流域,有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狩猎文化,濊貊-夫余-沃沮的渔猎文化,与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日伪统治期间,融入了欧陆文化和东洋文化。骁勇进取的女真族创建了一个鼎盛一时的金王朝,至今金源文化还能在宫殿建筑、礼仪、农业、手工业和文学艺术等方面展现出来。闯关东文化展现着顽强、不畏艰险、思想开放、大胆进取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三)地理交通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是亚欧大陆陆路和航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对俄合作的中心城市,为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提供国际客源。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东与牡丹江、七台河接壤,西与大庆市毗邻,北与伊春、佳木斯衔接,南与吉林省接壤,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哈尔滨铁路覆盖黑龙江省省内大部分地区,向西可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向东可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松花江航道是哈尔滨的重要水上运输方式,可抵达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是东北三省甚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空交通枢纽。

(四)品牌优势

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诸多著名品牌,如冰灯、冰雕雪雕、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森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哈尔滨寒地博览会等。2016年哈尔滨寒地博览会(原冰洽会)国内外参展企业共800多家,总参观人次超过8万,现场交易额达到8600万元人民币,促成32个产业合作项目落户哈尔滨,总投资额435.5亿元人民币[2]。在2017年冰雪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849.4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旅游收入28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3]。

三、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层缺乏整体规划

哈尔滨周边200平方公里内就有50多家不同规模的滑雪场,超过该范围应有的数量[5]。雪场过于密集,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不仅会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极易出现低于成本的价格竞争。过低的价格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致使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根据漏斗模型理论,旅游者第一次旅游体验不佳,会降低其重游率。

(二)要素供应层衔接度不强

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以观光和滑雪为主,与娱乐的衔接较弱。冰雪旅游纪念品单一,缺乏冰雪文化。滑雪场周围的餐饮、住宿、购物及其配套措施都有待改进。冬季交通便利性弱,道路结冰又覆盖着雪,车速不宜过快,上下班高峰期间经常堵车。景区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导致游客面临交通不便的痛点。在冬季旺季期间,即使酒店的房价昂贵,也存在“一房难求”的现象。

(三)相关辅助层建设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导致研究数据缺失,冰雪旅游产业的相关文献基本是用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进行研究,但是哈尔滨和其他以“年味”为主题的冰雪城市不同。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最为知名的品牌之一,從每年1月5日开幕式开始持续长达一个月之久,忽略该期间的数据不利于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研究。哈尔滨的滑雪场基础设施虽然较为完善,但以进口为主,缺少本地品牌。

(四)竞争日益激烈

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响应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各地都已“三亿人上冰雪”为战略目标,冰雪由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冰雪旅游产业也不再是哈尔滨一家独大,现已发展成百花齐放的状态。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和新疆的冰雪发展均融入了本地特色和本地文化,逐步摆脱了单一模仿。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在客源方面有天然优势,以冬奥会为契机,主打冰雪运动品牌。吉林省以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雾淞冰雪节和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为主线,2017年雪季期间,万科松花湖旅游度假区和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接待游客分别为45.5万和40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4]。内蒙古的冬季那达慕,实现夏季冬季联合营销。新疆又以一带一路文化融入冰雪旅游,形成了仅次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第三极”。

四、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优化核心层

目前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面临众多竞争,优化核心层需要融合本土文化内涵,展示当地特色。挖掘本地文化、深化文化内涵,不同类型的文化选择不同的展现方式呈现给游客,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哈尔滨文化。例如,将欧陆文化上升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层面,深入挖掘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悠久文化。以冰雪文化为引领,带动当地多元文化,打造富有哈尔滨本地特色的冰雪旅游。

(二)加强要素供应层衔接度

完善景区景点周边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餐饮、住宿、娱乐和交通等。开发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以此丰富冰雪旅游纪念品。利用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冬季旺季期间,相互协作可以规避木桶效应。设立信息反馈制度,即使了解游客需求和满意度。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性化服务,改善冰雪旅游软环境。

(三)完善相关辅助层建设

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建立冰雪旅游卫星账户,实现共建共享。大数据的形成有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政府决策的辅助信息,还可以服务于企业,有利于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积极发展冰雪进校园,鼓励个人和法人创办冰雪类培训,培养青少年的冰雪兴趣和技能,带动当地居民的参与度。积极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发展冰雪设施设备制造。

(四)建立冰雪文化基地

黑龙江应以哈尔滨为中心城市建立冰雪文化基地。1963年哈尔滨道里区兆麟公园举办冰灯游园会,开辟了我国冰雪旅游的先河,在这55年里哈尔滨汇聚了全国冰雕雪雕的艺术精华。哈尔滨是我国冰雪旅游的首发城市,冰雪历史悠久,冰雪艺术荟萃。因此,作为建立冰雪文化基地的中心城市,哈尔滨不仅有此责任也有优势。

[参考文献]

[1]詹丽,何伟军,阚如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理论、案例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哈尔滨市商务局.哈尔滨寒博会成交额突破纪录[EB/OL].http://www.hrbcb.gov.cn/swsx/gnmy/2016/01/25857.html.

[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3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harbin.gov.cn/art/2017/12/20/art_660_238275.html.

[4]刘培华.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30-134.

[5]冯秀丽,初凤荣.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7):181-182.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