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视阈下高职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2019-03-27 00:51
新闻爱好者 2019年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信仰命题

大学生群体的角色重要性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优化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四个自信”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是重要的社会命题,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教育效果。实际上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在信息化时代视阈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相应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该主题研究成果。这些既有成果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在系列既有研究成果中由陈灿芬编著的《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概论》(2015年12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所谓的“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理念,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基本内容。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四个自信”涉及其个体思想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存在丝毫马虎和懈怠的余地,通过创新教育教学形式等系列途径,将“四个自信”纳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整体体系中,实现与学校学科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有机融合是当下重要的命题。而《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概论》一书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做好“四个自信”视阈下高职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整体上而言,该书立足当下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热点命题,以历史的深度和全方位的广度对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信仰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全书从信仰的理论概念、国民信仰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入手,结合当前时代语境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现状进行论述,最终的宏大目标是构建当代基于实际问题基础上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体系和途径。这样的主题研究在当下时代具有较为突出的紧迫性,也是多年来学界甚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实际上无论是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而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历来是这一命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四个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当下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面临着历史性的困境:一方面是持续发展的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失效、低能的实际问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层面上的能力逐渐被瓦解;而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尚没有得以建立健全,加之市场经济背景下不良社会思潮的持续扩张,思想紊乱、道德滑坡等问题较为普遍,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逐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命题。在这样的语境下,“四个自信”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渗透,这对于國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正如该书中所说的那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前途,民族有未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切实强化“四个自信”在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优化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不可忽略的任务。现实层面上的问题是直接推动相关机制变革的重要动力,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优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仰教育等内容融入学校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整体体系中,切实培育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

高职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信仰教育在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和优化基于“四个自信”语境下的高职大学生信仰教育教学体系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需要相关主体的重视,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值得积极学习和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三个自信与高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以概论课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ZX16061)

(邓东波/硕士,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信仰命题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