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误会起波澜

2019-03-27 07:08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伏笔金花误会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柳树的树枝变成了长长的白条,一根根挂在树上,窗户上起了厚厚的冰花,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棍。教室里,大家围坐在暖氣旁,享受着温暖。

每周一次的作文沙龙又开始了,只见李老师健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巧设误会起波澜。

接着李老师解释道:“误会就是误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生活中如果发生误会,就可能产生诸多不愉快,甚至是终生解不开的疙瘩。但是写记叙文时,特别是在行文构思中巧用‘误会法,却会使原本平淡如水的文章变得摇曳多姿,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现在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说一下看过的影片或名人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误会法的。”

被称为“班中一枝笔”的张琪首先举手:“我看过电影《五朵金花》,小伙子阿鹏去找与自己定过情的‘金花,却误把‘水上金花‘畜牧场金花‘钢铁金花‘拖拉机金花当成自己要找的恋人,而这四朵‘金花的爱人也误会了阿鹏,从而引出一系列故事。”

爱读小说的王玲也举起了手:“契诃夫的小说《柔弱的人》也运用了‘误会法,一开始便设置了一个误会,‘我要克扣家庭教师的工资,扣除星期日,扣除节假日,扣除所谓打碎的配套茶杯……让这个误会在‘我越来越变本加厉的盘剥和家庭教师越来越无力的反抗中向纵深发展,直到‘我的盘剥最终完成,由本应给八十卢布的工钱降到十一卢布,家庭教师还道谢接受,‘我才‘一跃而起,在‘憎恶中揭开误会:原来‘我是在做一个‘剥削的试验。”

“我也说说。”一向善于思考的张晓雯也站起来发言,“在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项链》中,运用‘误会法安排伏笔照应,也值得我们学习。主人公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最后却发现自己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此前已在多处埋下伏笔:借项链时,项链是和许多首饰杂放在一起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如此等等,无不暗示项链的价格低廉。而最后的结果,也照应了这些伏笔。”

猜你喜欢
伏笔金花误会
误会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寻找失踪的少女
金花银花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你误会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