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高校学生信访工作的开展

2019-03-27 01:09池艳鹏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池艳鹏

【摘要】新时代高校学生信访有信访学生主体变化大、信访手段现代化、渠道多元化、信访事项专业化具体化等特点;高校信访应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坚持真诚接待、以理服人,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坚持问题解决与思想教育结合等工作原则;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密切关注、倾听呼声,及时反馈、加强督察督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章立制、增强长效机制等措施提高学生信访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信访;学生信访;高校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信访工作是解民情、集民智、护民利、聚民心的基础工作,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高校学生信访工作是国家信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桥梁,是保障学生正当权益,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依法治校、长远发展的保障性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依法治国。新时代对高校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知行合一、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才能达到新时代赋予信访工作的新要求。高校信访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依法治校,切实承担好新时代赋予信访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信访工作的特征

(一)“95后”学生群体成为信访的主体。从年龄结构上看,信访的学生以“95后”甚至“00后”为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末期和青年初期的交汇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成熟但还不稳定,进入大学既使他们带有迈入高等学府的成就感,同时乍一独立学习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身心发展特点也让他们呈现出困惑、孤独、苦闷等特有的情绪情感体验。另外,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这些学生群体又具备“80后”学生群体所没有的思想、文化、个性的多元甚至杂乱,他们更自信也更迷茫。新一代大学生所遇到的情况,使他们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和问题需要排解。如果无法排解得不到有效释放,往往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二)信访手段现代化、渠道多元化。学生信访的手段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通信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同步的趋势,2000年以后,随着通信科技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通信手段日新月异,由此大学生的信访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从最初的写信、直接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发展为电话信访、电子邮箱信访,直到今天的微博、微信、QQ等网络通信工具或网络平台等更加便捷、更加现代化的沟通方式。信访手段的现代化也带来了信访渠道的多元化,在通信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信访基本是学生与学校相关部门的一对一的信访渠道,随着通信的现代化,逐渐演变为学生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新闻机构、其他社会机构等一对多的信访方式。有些学生有信访问题可能不再局限于走学校的信访渠道,而是采取别的渠道,诸如直接电话教育主管部门反映,甚至@新闻机构的极端方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信访事项专业化具体化。大学生的信访问题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反映食堂饭菜价高量少,有的学生反映住宿条件差,有的学生反映学院奖学金评比不公平,有的学生反映学校发展的相关问题等等。概括而言,大学生信访的事项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比如学业问题、食宿问题等等。二是学校或学院管理问题,比如学校的某项制度设计、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意见或建议等等。但是,也应发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信访已经由原来反映吃饭住宿、人际关系等基本问题为主,向反映学业发展、学校治理与发展等更加专业、更深层次的问题转变。一方面表明学校在基本条件提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反映了学生有更多的理性思维,对学校发展更为关切。

二、新时代高校信访工作开展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高校学生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起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目的。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排除困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长,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应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而不是试图堵塞言路。学校管理者尤其是信访管理部门更应该摆出使大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的姿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能够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不是“说了等于没说”甚至“秋后算账”,让学生有话不敢说,将矛盾积压,最终爆发更大的矛盾。

(三)坚持问题解决与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信访工作在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前提之下,要秉承问题解决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与工作方法。来访的学生反映的问题既有实际存在的客观困难,也有学生理解偏差造成的误解。在接待学生的时候,在掌握事情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协助沟通有关部门为其排忧解难;如果是学生误解而存在的问题,则要注意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沟通交流中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问题。

三、做好学生信访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畅通信访渠道。畅通信访渠道是做好高校信访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加及时准确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信访部门要畅通信访渠道,减少过多的中间环节和阻塞学生信访的各类障碍。同时,传统的信访渠道比如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纪委邮箱、热线电话等虽然发挥了了解校请、学情,维护师生权益、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学生信访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在保障原有信访渠道的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吸收新的通信工具和手段,不断拓展信访渠道,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渠道不畅或者渠道过少造成矛盾激化或越级上访的事件发生。

(二)密切关注,倾听呼声。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信访动态:一是要被动关注,即对来访的学生要真诚接待、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持续关注所反映问题的解决进展,并进行督察督办,关注学生对问题处理的后续反应和类似问题的处理情况。二是要积极关注。除了坐等学生上门信访之外,信访部门要主动收集学生各类社交平台尤其是互联网发布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整理,将问题化解于无形,避免等到问题集中爆发才处理的被动状态。要善意地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尤其不应有信访学生都是“刺儿头”的消极信访工作思维。要树立学生通过合理合法的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是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使问题化解于萌芽之中的好方式的科学理念。

(三)建章立制,增强长效机制。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将学生信访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并采取了多种措施,维护学生合法合理权益,保障学生安定与发展。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信访工作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尤其是需要通过建章立制,增強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梳理信访的相关规章制度,根据新时代发展形势并结合学校实情,建立顶层的信访工作制度,形成全校信访工作制度体系,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甚至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其次要注意加强对信访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合格的信访工作人员要及时掌握国情校情、通晓校史校规、待人接物有章有法。善于将学校的“政令校规”灵活转换为“群言群语”,循循善诱,当好政策校规宣传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人民网."平语"近人——习近平谈信访工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720/c1001-29418672.html.

[3]陆毅华,高兰兰.新时代高校信访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东华大学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8(4):264-266.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示与借鉴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