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现状、问题与前景

2019-03-27 08:46吴星宇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菲律宾一带一路

吴星宇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要求在教育层面上对沿线国家有所关注与了解。菲律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国及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其教育状况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梳理中国与菲律宾的交流历史、教育现状、政策导向,探讨两国目前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菲律宾;教育交流;教育合作

2017年11月15-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菲律宾共和国总统罗德里戈·罗亚·杜特尔特邀请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中菲双方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发展规划的潜力,以及同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的协同性,并同意在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人文领域加强合作[1]。2018年10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杜特尔特时,菲方再次表示“愿积极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密切同中方在经贸、渔业、旅游、教育、基础设施、执法、安全等领域合作”[2]。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菲律宾不但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参与国家。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中菲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一、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是一个位于亚洲东南部,北端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

(一)中菲两国长久以来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双方教育合作的历史依据

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菲律宾历史学教授奥斯丁·克莱格(Austin Craig)认为“西历纪元前,当中国周秦时,菲人已与中国人来往”[3]。尽管也有其他学者同样将中菲关系的开始追溯于周秦时期,但有具体文献记载的中菲交流则始于《宋史》《岛夷志略》等宋代古籍中蜻蜓点水般的描述。

中国自古便有“华夷”秩序这一理念与原则,且菲律宾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宋至明代中叶菲律宾诸国来华朝贡情况表》[4]的记载中便可看出,尽管中菲两国很早开始便交流,但多只是民间层面的贸易往来,官方交流屈指可数。16世纪70年代以前,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菲律宾(宿务地区)初期,中国商人不愿意同西班牙人进行商业接触,“主要是担心人身及商货的安全,也不了解西班人做买卖的方式”[5]。但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宽松的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商人对西班牙银元的追求,大量的中国移民逐渐迁入菲律宾,并且通过生产技术的传播影响当地社会的发展。同时,中国的语言、文化也在中菲人民的交流过程中为当地人所吸收、融合。

由于中国移民众多,加上西班牙殖民者在中菲贸易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西班牙殖民者一再使用“隔离、西化、屠杀、驱逐”的政策对待中国移民,这成为了历史上中菲关系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还是日后的美國、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一批批华人同菲律宾人民一起为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诸多贡献。回顾历史便可发现,尽管中菲关系常有摩擦,但两国人民长久以来的经济交流、文化交融都为如今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菲律宾K-12教育改革为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保障

菲律宾的教育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西班牙殖民地时期(16-19世纪末)、美国殖民地时期(1899年后)、自治政府时期(1935年后)、共和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1946年独立后)[6]。西班牙殖民初期,菲律宾教育以传播天主教思想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西班牙裔菲律宾人,大多数居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19世纪中叶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教育改革,初步建立起面向全体菲律宾人的教育制度。美国殖民地时期,当局大力普及英语教育,推行美国教育制度并影响至今。

二战前,菲律宾的基础教育周期为11年(包含7年小学教育和4年中学教育)。二战后,美国殖民当局建议将菲律宾的教育制度转化为美国的“6-3-3”学制(包含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然而,这一转变仅做到了将菲律宾的小学教育年限缩短为6年,中学教育没有改变。然而,10年的基础教育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应对当今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2010年,菲律宾政府将教育改革作为其优先发展事项,并于2013年通过《强化基础教育法》(Enhanced Basic Education Act of 2013),开始以法律形式向全国推进K-12教育改革,在原有的10年基础教育周期上加入2年的中学教育年限,并将中学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同时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2016年,该计划开始全面实施,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CHED)与菲律宾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DepEd)等部门共同合作,就课程调整、师资培训以及可能出现的高校生源下降、教师岗位流失等问题制定了相关的规划与保障措施。K-12改革计划预计通过5年的过渡期,至2021年实现完全转化。

12年的基础教育年限是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多数国家施行的教育标准,K-12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对菲律宾本国教育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调整与完善的机会,同时也能促进菲律宾的教育与“12年基础教育”的国际标准相接轨。对中国而言,菲律宾的K-12教育改革为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菲律宾当前的经济发展目标有诸多共通之处[7],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菲两国领导人已经多次就双方在教育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2018年11月20日,习近平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再次强调两国“要坚持民心相通,未来要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8],中菲人文交流与合作已被提升至新的高度。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菲律宾已成为24个与中国实现学历学位互认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9]

二、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方对菲律宾学生赴华留学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菲律宾驻华大使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Jose Santiago Sta Romana)在接受《世界教育信息》采访时提到自己在中国高校访问期间以及国际教育论坛的参与过程中发现,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来华的菲律宾留学生数量非常之少[10]。最新的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48.92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与2016年相比增幅达11.58%[11]。2015-2017年,来华留学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当中,除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外,其余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每年都有3个东盟国家(见表1)。然而,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的菲律宾尚未出现在榜单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菲律宾的来华留学生人数明显偏低。

中方对菲律宾学生来华留学吸引力不足包括以下几点因素。首先,中菲两国语言沟通存在一定障碍。菲律宾的官方语言除了由方言“他加禄语”(Tagalog)发展而来的“菲律宾语”(Filipino)之外,另一种就是英语。由于美国殖民统治期间对英语的大力普及以及菲律宾国内的双语教学政策,菲律宾的英语应用水平明显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而中国作为非英语国家,在吸引菲律宾学生来华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其次,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研究表明,“在拥有足够良好的条件后,经济越发达国家的学生越不倾向于来华留学”[12]。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2018年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显示,2017-2018学年,在美留学生人数已达109万人。相较之下,该人数是我国留学生人数的两倍以上,且在美留学生的来源国中,属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量明显多于我国。由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虽然中国的“国家留学网”(www.csc.edu.cn)对中国高校信息以及奖学金政策有详细介绍,但实际上大多数菲律宾学生对中国大学还不够了解[13]。为实现中菲两国高校的密切合作,双方信息交流的渠道需进一步拓展。

(二)中菲两国教育交流项目较少且合作办学层次低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各省市、高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制定并开展多样的交流政策与项目,如2016年清华大学与印度尼西亚劳工部、印度尼西亚四海一家基金会(United in Diversity,UID)开展三方合作,针对印度尼西亚就业和公共政策领域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专业培训;2017年以来,西南大学连续两年承办重庆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泰国教育官员及校长培训”。中国与“一帶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尤其是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教育交流项目较多,却很少有面向菲律宾的教育交流项目。

在各种教育合作形式中,合作办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与他国教育合作的深度[14]。合作办学不但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而且有助于促进本国教育文化的输出。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已在菲律宾建立4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15]。从机构与组织层面来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菲律宾开设了海外华文函授教育机构,华侨大学开办的“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也已覆盖菲律宾。然而,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办的中文学习班,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还停留于语言培训而非完整的学历教育。对比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的设立,中菲两国合作办学应积极学习已有的境外办学经验,逐步提高合作办学水平。

(三)复杂的政治环境与民族文化差异是中菲教育合作的不稳定因素

当今世界,全球化、多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愈发紧密,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从2016年杜特尔特担任菲律宾总统至今,习近平主席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中菲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两国教育合作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两国南海问题上的争议始终悬而未决,难以保证菲律宾领导人对华政策的大幅度转变不会随着其领导人的更替再一次出现。尽管菲律宾所处的“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地区并不像西亚地区那样政局动荡严重,但该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菲律宾北部地区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徒占总人口的92.6%,南部地区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占总人口的5.1%[16]。如何尊重信仰的差异,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菲两国的教育合作是一大挑战。

三、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展望

(一)酌盈剂虚,跨越中菲教育交流语言障碍

随着汉语实用价值的日益提升以及中菲关系的不断发展,汉语已经被菲律宾部分学校确立为第二外语,菲律宾的4所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目前已无法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对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的需求。然而,在汉语学习方面,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菲律宾华教中心统计,目前已有华文学校约204所[17],他们可以成为开展汉语教育的主要力量。为了满足菲律宾民众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促进中菲教育交流,除了增派赴菲汉语教师、增设孔子学院之外,还可以积极拓展菲律宾华文学校的汉语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英语课程的缺乏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弱势,也是影响菲律宾学生来华留学的因素之一。菲律宾则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上则具有明显优势。2018年4月,杜特尔特总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将派遣10万名菲律宾英语教师进入中国执教。我国在进一步推动教学语言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展更多类似的合作项目,充分利用菲律宾的英语教学优势,促使中菲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二)合作升级,实现中菲教育交流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与菲律宾的教育交流项目较少,沿海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举办教育交流论坛、教育博览会等途径,发挥其带头作用,使中菲教育交流项目稳步增加。信息的获取是教育交流的重要条件,我国政府与高校有关教育交流信息的网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加强常态化信息的发布渠道建设,能够帮助有意来华留学的菲律宾学生获取更丰富、有效的信息。

要实现中菲教育交流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保证中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质量。一方面,中国高校应该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在推动政策便利的同时,更关键的是促进自身教学与学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保证来华留学生的质量,不能为了数量而盲目降低录取标准、扩大留学生规模。2018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为保障来华留学生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中菲教育交流只有高质量地“引进来”,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地“走出去”,才能使两国合作不断优化升级。

注释:

①该数据为笔者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及教育部公开资料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1/16/content_5240177.htm,2018-11-18.

[2]新华社.习近平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EB/OL]. http://silkroad.news.cn/2018/0411/91304.shtml,2018-11-18.

[3]刘继宣,束世澂.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M].台北:编译馆,1934:导言.

[4][16][17]李涛,陈丙先.菲律宾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401-402,72,298.

[5]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3.

[6]杨林,蔡昌卓.东盟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3.

[7]李金明.“杜特尔特经济学”与中菲关系的改善[J].东南亚研究,2017(6):137-157.

[8]时政新闻眼.一个“菲”同寻常的决定:中菲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EB/OL]. http://m.news.cctv.com/2018/11/20/ARTIIBtCXfNRdhN5WjGvVJ40181120.shtml,2018-11-23.

[9][12]王輝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64,156.

[10][13]吕伊雯,潘金晶.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加强中国与菲律宾人文交流——访菲律宾驻华大使乔斯·圣地亚哥·罗马纳[J].世界教育信息,2018(10):3-6.

[11]教育部新闻办.读懂留学!2017最新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大数据来了[EB/OL]. https://mp.weixin.qq.com/s/jAl96u601aiYblETludQEw,2018-11-23.

[14]陈如平,李建民.“一带一路”倡议在教育合作方面有哪些布局?[EB/OL]. http://silkroad.news.cn/2018/0511/95807.shtml,2018-11-25.

[15]孔子学院/课堂.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 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 10961.htm,2018-11-25.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菲律宾一带一路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变成什么好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