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加快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2019-03-28 05:13王景山郭杰马万欣史文秀李昊陈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
中国畜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种牛通辽市母牛

文│王景山 郭杰 马万欣 史文秀 李昊 陈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加快建设“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的总体要求,为加快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夯实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而建设好肉牛良种推广体系是实现肉牛产业科学化管理、模式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和增加肉牛产业经营者经济收入的有力保障,是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畜牧业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

建设好通辽市肉牛良种推广体系,一要强化良种肉牛种源基地供种能力建设;二要加强市、旗县、乡镇(苏木)、配种员各层次推广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在肉牛产业中的服务能力;三要通过良种肉牛推广体系建设的带动,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科学化饲养,从而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肉牛养殖业者的收入,使通辽市从“养牛大市”真正成为“养牛强市”。

一、种源建设是发展现代肉牛产业的基础

种畜是畜牧业发展的命脉,肉牛种源建设是通辽市肉牛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2018年通辽市计划进口北美型肉用西门塔尔牛胚胎400枚、海福特牛胚胎100枚,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良种肉用种牛;通过国外引进和自主培育实现种公牛站优质肉用种公牛存栏150头;特级种公牛达到135头,占种公牛总数的90%以上;自主培育和引进良种肉用西门塔尔种公牛30头;淘汰更新种公牛30头,更新率达到20%;全年生产优质冻精150万支以上。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将近70年时间,要实现种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优化选种选育方法、加强种源育种基地建设,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1.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市级财政肉牛种源建设资金1000万元,确保2018年良种肉牛补源、胚胎移植、品种培育等工作顺利开展。争取金融投资和社会资本参与肉牛种业建设。

2.强化核心技术装备。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活体采卵和体外受精等现代繁殖技术培育肉用种牛,实现冷冻精液、个体种牛、胚胎、技术服务等多元化产品模式,丰富肉牛种业产品市场,培育肉牛新品种,塑造“科尔沁肉牛”品牌,实现自主育种。尝试将“克隆”技术用于育种生产,继续试验“试管牛”。

3.培育壮大肉牛种业。整合现有肉牛种业资源,积极推动种畜禽场市场化改造,通过技术提升和资产化重组,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扶持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种牛场,提升良种制种供种能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肉牛种源基地。

4.加快推进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培育工作。根据育种方案和育种需求,完成项目区任务和1000头育种核心群杂交改良和横交固定的后续工作任务,完成整群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积极推进新品种培育。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50万元,完成科尔沁肉牛电子耳标佩戴。

二、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化肉牛产业的保障

根据肉牛产业发展的要求,对良种肉牛推广体系各层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完成各旗县业务骨干师资力量培训110人次、培训基层配种员2000名、培训养殖户300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1000人次。为充实后备人才力量,2018年计划引进畜牧专业高层次人才6名。

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以市级培训全市各旗县市区牛改良师资力量,各旗县市区培训基层牛配种员的方式,开展肉牛繁育及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工

作。定期聘请国内肉牛产业方面知名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同时不定期地组织市、旗两级的专家小组对配种员和肉牛养殖户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培训。

引入复合型人才培训机制,对全市2000名基层牛配种技术员在繁育配种、防疫治疗、种草种青贮等方面开展复合型技能培训,使之成为集冷配、防疫、种草、经营、管理于一身的基层养牛技术人员。

制定畜牧业高层次实用人才引进计划,要通过组织部、人社局一年一度的人才引进、公开考录等方式引进畜牧兽医专业型人才。多方式加强岗位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外派学习、驻场实习、岗位锻炼、现场操作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才业务素质。

三、科技推广是发展现代化肉牛产业的支撑

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开展经常性技术服务,提高肉牛改良配种技术水平和站点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合作交流,创新科技推广的技术手段和层次,促进肉牛养殖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运用现代繁殖技术培育肉用种牛,实现多元化、品牌化发展。

1.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乡镇畜牧工作站建设。认真落实《通辽市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活动安排意见》《通辽市嘎查村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员管理办法》《通辽市嘎查村动物防(检)疫员管理办法》,构建嘎查村“三员”联动机制,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零距离的科技服务。

2.成立农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联合市直农牧系统和内蒙古民族大学技术优势,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突出关键技术系统性集成应用。为各旗县(市、区)提供农牧业生产指导、技术咨询、科技培训。加强引导,通过宣传推介和观摩学习典型示范场户,带动肉牛养殖技术的推广。加快在品种培育、饲养技术、饲草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治、智慧牧业、生产加工、粪污处理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攻关成果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

3.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通过交流学习掌握胚胎移植、活体采卵和体外受精等现代繁殖技术,培育肉用种牛,实现冷冻精液、个体种牛、胚胎、技术服务等多元化产品模式,丰富肉牛种业产品市场,培育肉牛新品种,塑造“科尔沁肉牛”品牌,实现自主育种,结束种牛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富民强市是发展现代化肉牛产业的目标

2018年围绕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逐渐完善母牛良种繁育体系,使通辽市基础母牛繁殖成活率提高到75%。逐渐扩大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应用范围,在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科尔沁肉牛标准”执行,实现肉牛品牌化生产。

1.推广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示范项目成果。通过对基础母牛营养水平、饲养方式、疫病防控、发情配种和接产保育等各个环节流程化、规范化的技术模式推广,使通辽市基础母牛繁殖成活率从65%提高到75%。开展技术培训、印发技术工艺流程图,推广青贮饲喂和犊牛早期断奶技术,使广大养殖户掌握母牛一年产一犊的核心要点,提高繁殖成活率,增加养殖户收入。继续加强家庭牧场、规模化养殖场、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养殖专业村的肉牛养殖规划,肉牛养殖规模达到50%以上,农牧民肉牛产业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2.将规模化养殖场逐渐纳入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经应用到5个肉牛规模化养殖场,还将在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实现从选种选配到餐桌全程管理和控制,提升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通辽市肉牛品牌影响力,促进通辽市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突出“小规模、大群体”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典型示范宣传力度,强化市旗乡村四级母牛冷配技术网络体系建设,升级达标牛冷配站点200个,为优质母牛冷配改良提供良好环境。整合粮改饲、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资源,使通辽市国内知名的优质母牛繁育和良种牛输出基地。

猜你喜欢
种牛通辽市母牛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分析养殖场种牛防疫工作的管理①
山东:东营首次进口新西兰肉种牛 其中安格斯肉牛共计4 181头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