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大雁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2019-03-28 05:13郭健林张海良浙江省平湖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氏杆菌大雁消毒

文│郭健林 张海良(浙江省平湖市畜牧兽医局)

成年大雁适应性强,抗病力比较强,大雁疾病多发生在雏雁阶段,尤其1~10日龄的雏雁,由于其羽毛没有丰满,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在天气突变或者饲养管理不当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极易感染和诱发疾病,如巴氏杆菌病。禽类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雁都可感染,以雏雁、仔雁和产蛋期种雁多见。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冷热交替、气候突变、闷热、多雨的季节发生较多,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良等都可促进该病的发生。成年雁群中发生该病时常呈散发性,一旦和其他疾病并发死亡率升高,因此成年雁群并发大肠杆菌病后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包括拉白色粪便、水样腹泻等症状。雏雁大肠杆菌病多以腹部膨大、拉稀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并辨证诊治,使病情得到控制。笔者经历一起大雁感染巴氏杆菌病并发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经过确诊后,诊治经过如下所述,供大家参考。

一、情况经过

某生态养殖基地饲养多种特种水禽,其中各种日龄大雁500余只。据了解,大雁发病初期除拉稀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后期病死大雁逐渐增多。观察发现该场饲养的大雁出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饲槽内大量饲料,地上看到白色、灰色、绿色、咖啡色粪便,也有水样腹泻,已经病死11只,还有14~15只病雁精神萎靡、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窦肿大,咳嗽,不能行走,头颈弯曲,歪斜,精神沉郁,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几只大雁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时而抽搐。兽医按肠炎使用氟哌酸进行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病情有加重之势,合计死亡40余只。

二、病理变化

在死亡大雁中选择8只进行剖解;尸体脱水消瘦,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睑肿胀粘连;脑、肺、肠黏膜充血、出血,肝和脾肿大,肝脏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有纤维素性气囊炎和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混有破损的卵黄,各脏器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黏膜坏死,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小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

三、检验结果

取肝组织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分离培养,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小杆菌。

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由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棚内保持干燥、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控制适宜的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充足饮水保持清洁卫生等。

2.加强消毒。由于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对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采用一般的消毒药物多有效,用氧化钙(生石灰,CaO)撒在棚内地上、运动场消毒,中午使用0.1%百毒杀、0.5%消毒威带禽消毒,对棚舍及周围进行全面喷雾消毒,也可用百毒杀消毒。

3.分群饲养。对健康的大雁隔离饲养。

4.预防措施。为了巩固防疫,用土霉素按0.95%~0.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中,连用3天。

五、体会

这次发病是由于大雁感染巴氏杆菌病,使大雁抵抗力下降感染了大肠杆菌病。所以建议大雁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在夏天运动场上搭建凉棚,种植丝瓜、苦瓜、南瓜等;春季梅雨季节,棚内做好干燥工作;冬天做好保暖工作,控制棚内氨气浓度;秋天控制好温度,早晚温差较大,中午开门开窗通风,早晚关门关窗,防止大雁受凉。夏天每天消毒1次,疾病高发期每天早晚消毒2次,冬天中午消毒,一周消毒3次。用磺胺嘧啶或复方新诺明按0.5%混入饲料中喂服,或用土霉素按2%混入水中饮用预防。

猜你喜欢
氏杆菌大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大雁
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