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高科技元素

2019-03-28 08:27四川省南充市纤维检验所陈春全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靖安传输系统

四川省南充市纤维检验所 陈春全

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无疑是2019 年最火爆的电视剧之一。那么,靖安司以及张小敬最终能够揭穿主谋,解救长安城里的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显然,除了正派的足智多谋、主角的机智过人以及反派的运气不佳之外,靖安司拥有的各种高科技“神器”无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靖安司大望楼VS 信息指挥中心

“望楼”无疑是整个剧本的核心组成部分,跌宕起伏的剧情大多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剧中的望楼有两种,一种是城内每隔300 步就有一个的小望楼,另一种则是靖安司里的大望楼。

除了高度和体积,大小望楼的区别主要在于,小望楼传递信息是采用两排并列共十二个格子的“灯箱”,而大望楼却采用的是九宫格样式的“灯箱”来发号施令。

那么,古代的望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物呢?

顾名思义,望楼指的是供瞭望的高楼。唐代的望楼一般由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阙身形制如碑而略厚,两旁各附有子阙;歇山式的大屋顶中间呈正方形,士兵便是在此最高点瞭望敌情。

靖安司大望楼相当于是整个望楼系统的中枢神经,所有小望楼观察到的情况、收集到的情报都要汇总于大望楼上。然后,大望楼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再向各个小望楼下达具体行动的指令。

剧中的大望楼所发挥的作用与我们现在各系统的指挥中心所担负的工作大同小异。指挥中心又叫指挥系统,具备突发事件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

在《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里,主角张小敬一出场便被告知:“这是望楼,今日于你有大用。”随后,负责长安城防的靖安司司丞李必又详细讲述了它的用途。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大望楼的重要性。

电视剧告诉我们,靖安司得名于“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不过,让我悄悄告诉你,在唐朝,靖安司这个部门是不存在的,完全是由作者杜撰而来。

长安城小望楼VS 天网工程、海燕系统

星罗棋布于长安城内的小望楼,高约八丈,是靖安司主要的信息、数据来源,也是整个望楼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起监控城内盗窃、抢劫、殴斗等犯罪行为的作用,并根据大望楼发来的指令进行现场处置。

小望楼的工作人员招聘条件极其苛刻。首先要视力好,远视眼或可优先录用。其次,要绘画功底佳,过目不忘者尤受欢迎。因为,在当时监控全凭眼睛看,抓拍只能手工画。

小望楼所发挥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公安机关的天网工程以及交通警察的海燕系统。

天网工程是为了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简单地说,如今遍布街面的摄像头就起到了小望楼上依靠人员肉眼观察的作用。

海燕系统全称是“海燕车辆二次分析系统”,它能够识别200多种车标、3000 多种不同的车型,每秒钟可以分析处理15张照片,平均每天可以处理超过100万张图片。

然而,在剧本设定的唐朝,小望楼上的士兵只承担观察和报告敌情的任务。所谓的监视人员、监听对话、画出嫌疑人等“神技”,都是编剧为了吸引观众而凭空想象出来的。

旗语、灯光、鼓声VS数据通信系统

我们今天的数据通信系统是把数据、语音、图像信息转变成电信号,经过调制,把频谱搬移到适合于在某种媒质内传输的频段,并形成某种有利于传输的电磁波传送到对方,再经解调还原为电信号。实现数据传输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说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等等。

不过,在唐朝,靖安司利用旗语、灯光、鼓声传输信号的办法就已经算是非常高效和先进的了。

旗语,一种利用手旗或旗帜传递信号的沟通方式,分单旗和双旗两种。人类使用旗语的最早记载是1684年,后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了国际信号旗系统。国际信号旗商船有40 面,军舰则有46 面。字母旗26 面,数字旗10 面,代替旗3面,回答旗1面。军舰则另外配备1面执行旗、4面方向旗以及1面国际回答旗。它们的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以便在大海上能够容易辨识。

如今,信号旗仍然作为一种最简便、最可靠的通信手段在继续使用。遗憾的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故事发生在“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 年,那个时候人类尚未有使用旗语的记载。

利用鼓声或其他声音传递信号,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古代打仗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仍然在利用声音传递信号。例如,上课的铃声、起床的号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至于望楼夜间用灯光传递信号的方法,在古代确实能够算得上是“高大上”的技术了。

小望楼的灯箱分为上下两排,每排六格,分别以明暗来传递信号。上排和下排头两格代表个位,第三、第四格代表十位,后两格则代表百位。亮灯代表数字1,没有亮灯则代表数字0。

接收信号的一方,依据亮灯的方式就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的数字,再通过望楼系统内部约定好的“密码本”,就可以把数字翻译成文字。在电视剧里,靖安司使用的密码本是唐朝人孙愐所写的一本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名为《唐韵》的书。翻译密码则按照书中所写的卷、韵、字三个等级,依次索引。

作者如此妙笔生花的灵感显然是来自于现代的摩尔斯密码。摩尔斯密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嘀”和“嗒”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以前我们使用的电报都是通过摩尔斯密码来发送的。在利用它进行灯光求救的时候,灯光短亮为“嘀”,灯光长亮为“嗒”。

大案牍术VS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原本是IT行业的术语,它具有量大、高速、多样、价值、真实这五大特点。大数据分析相对传统的方法,其区别在于不用随机抽样,而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靖安司里的“大案牍术”,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它包含了一个存储有长安城各行各业各种信息的超大数据库,比如说钱粮、货物流水记录,人员出入、往来、住宿记录等等。当然,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大量的书吏便被迫成为了替代品。翻阅资料、搜集数据、推算演算等工作,全部依靠人工来完成。靖安司的书吏实际上成为了货真价实的“人工”智能。

大案牍术的发明人是靖安司司丞李必,他运用起这套系统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在剧中,当李必怀疑内部有奸细时,便使用大案牍术来对嫌疑人的底细进行调查。不难看出,大案牍术的大数据库内容是相当丰富,甚至于连长安城里每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行动轨迹都一一记录在案。任何人在这套系统面前,几乎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狼卫又焉能不败?

作者通过大案牍术,把大数据分析系统引入到古老的唐朝,虽然它还很原始,但其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寻找线索等方面的科学性、先进性,仍然很直接地体现在了靖安司拥有的超强办案能力上。

《长安十二时辰》中与现代高科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装备还有很多,比如依靠水力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并报时的水运浑天仪,堪比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长安城立体模型以及长安舆图等。虽然,剧本的编排和设定必然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各种装备也不一定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唐盛世的产生与唐王朝科学技术的发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猜你喜欢
靖安传输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秀美靖安
WJ-700无人机系统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品“助读系统”之妙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