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019-03-28 05: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性专业化服务业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2017年城市化率高达59%。城市化虽不能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但促进大小城市之间的融合关系,增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却是加强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和制造业密集地区的集聚,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质发展。目前关于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动力研究,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究,Glaeser等(1995)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其内部产业多样化发展模式以及其产生的多样化外部性[1]。Van Der Panne(2004)进一步指出专业化发展模式及其产生的专业化外部性相比多样化而言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推动作用[2]。魏守华等(2015)则结合二者观点,同时肯定了专业化与多样化的作用[3]。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越来越重要,引起了多数学者的关注,大多数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聚集会从专业化分工、减低中间成本、发挥空间外部性、产生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等途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Markusen,1989[4];宣烨,2012[5])。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起初以长三角、京津翼等大都市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研究的深入,开始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王翔(2015)从产业融合角度,探究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分工、互动、融合过程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6]。

二、生产性服务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路径

一般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与提供服务的环节中,被作为中间产品投入的各种相关技术、金融等服务。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变革时期,制造业厂商更换旧发展模式,逐渐将非核心部分外包给更专业化的服务类企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定制化的市场细化。生产性服务业直接全方位渗透制造业各环节,在制造业集聚区内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相互间融合成不分彼此的新型产业体系,进而实现制造业集聚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互补。后发城市在不断提升自身在区域生产网络中地位的过程中,从起初仅做代工的低端工业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发生联系,转变为技术与渠道控制的高端产业区,内部产业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引致城市工业集聚区实现转型,成为区域生产网络的主导城市。知识是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资源,知识的创造及占有能力是衡量城市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的,其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互动,有利于促进知识资本的积累与扩散,推动知识资本及人力资本大规模进入生产环节,实现城市转型发展。此时,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是在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导器,将这两种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品附加值的资本导入到生产过程之中。城市社会总产出的增长率决定于知识存量的增长率,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积累和扩散的特性,能加大知识扩散速度,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驱动经济增长。对于不同城市来说,知识的转移形成了城市间新的分化和分工关系,拥有知识和技术创造力的城市具有更大的产业创新能力,能够获得更大的转型主动权。

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经济之间主要体现为“供”和“求”关系,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受到城市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和种类的需求影响,尤其是当城市发展所需总量较低、结构单一时,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功更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工业化初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研发-制造-营销”微笑曲线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环节,但对诸如交通运输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降低了制造业生产成本,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难以企及多样化发展的门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更适合经济增长需求。同时在需求的拉动下,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制造业生产环节变得更为复杂,因为了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断增加。在大城市中,人口规模与产业规模较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丰富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将生产服务业聚集在一起,完善了产业链,有效促进知识和技能在产业间的外溢和技术创新,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政策意见

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地区应依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等特征实施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不同城市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战略分工与合作。处于城市化阶段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要以“专业化”为辅助器,重点推动“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定位于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型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同时承担为周边城市服务外延的功能;处于制造业阶段的中小城市要结合主导工业的核心需求,考虑城市的禀赋特征,集中资本、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等促进本城市特色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快速发展,同时加强与周边大城市的交流与协作,改善与大城市间的通达性,吸收大城市的知识溢出,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性专业化服务业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