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2019-03-28 10:49宋东霞
纺织服装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服装类创业项目服装

宋东霞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纺织服装系,辽宁 大连 116100)

我国服装产业存在产品线单一、加工型企业较多、自主品牌设计能力薄弱、企业招工难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只有培养更多具备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快速推进我国服装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并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建设高职院校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现状

1. 软硬件设施不健全

除了少数几所高职服装院校拥有专属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之外,大多数高职服装院校由于教学场地有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在原有的工作室或实训室基础上改建的。这种建设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原有的工作室或实训室一方面承担着原有工作室或实训室的功能,另一方面承担着学生上课的重任,可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时间往往在晚上,白天不多。(2)由于工作室或实训室承担的功能较多、场地有限,除去教学用场地之外,真正能够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并不多。(3)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经费大多用于购置硬件设备,用于购置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所需软件的经费较少。

2. 课程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财务、营销、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跨院系、跨专业的综合课程体系,应当包括服装、管理、营销、会计、财务等课程。一些高职服装院校由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由于措施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有些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开设了一门或几门课程,尚未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课程体系。

3. 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目前,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由服装专业课教师、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一些教辅人员构成。(1)一方面,这些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够完善,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学生工作或者其他任务,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高职服装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力度不够,导致许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或者仅参加简单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培训后就匆匆上任。(3)创新创业成果尚未纳入到高职服装院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中,导致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4. 缺乏健全的项目运行和评估机制

很多高职服装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运行机制不健全。(1)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缺乏项目的准入机制,往往是创新创业教师和学生团队在自有经验和见识的基础上拍脑门确定的项目,这些项目缺乏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以及科学论证环节,因此孵化成功的项目不多。(2)创新创业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许多上马的项目在一开始运行是良好的,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最终导致创业失败。(3)创新创业项目运行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一个项目是否在正常良性地运行,往往仅由在工商局注册、获批专利数量等指标决定。

二、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

1. 搭建一个既具有服装行业特色又具有高职特色的孵化基地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服装行业也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搭建一个既具有服装行业特色又具有高职特色的孵化基地,有利于有效地培养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该拥有专属的场地,与工作室或实训室区别开来,不能使用教学场地。各高职服装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划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场所,这个场所应当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项目入驻。由于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这个孵化基地的面积应大一些。

(2)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各个入驻项目的启动资金、办公设备购置、项目软硬件设施购买等。服装行业的创业不同于互联网等其他行业的创业,所用到的机器设备较多,再加上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弱于本科学生,创业往往多于创新,因此服装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对创业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3)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1],其职责包括: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聘任创新创业导师,引入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融资,搭建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制定创新创业项目的运行机制等。

2.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师资团队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当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这个团队应由服装专业教师、服装行业企业人员以及创新创业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入驻创新创业基地的所有团队共用这支师资团队,但每一个创新创业团队至少拥有1名专业课教师作为项目导师。这是因为:一是每一所高职服装院校的师资有限,这样操作的话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创新创业项目不同,涉及专业范围不同,需要不同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

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需要学校领导、各院系及各教辅部门的通力配合。(1)要加强团队教师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2)选派教师参加不同的创新创业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学习,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或者几个创新创业领域;(3)建立创新创业辅导课时转换为教学课时的机制,减轻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调动其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4)建立创新创业专业课教师到服装企业挂职锻炼机制,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5)将教师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到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中。

3. 完善孵化基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2],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当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1)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服装行业创业案例,服装行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基础课程;(2)创业基础、创业经济法、创业精神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通识课程[2];(3)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等企业管理和经营课程;(4)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等服装专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包括视频学习和讲座。视频课程的获得有两个渠道:一是由高职服装院校自己录制;二是利用网络上的优秀视频课程。高职服装院校可以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官网上开设创新创业频道,或者制作创新创业APP,用于视频课程的学习。讲座通常由创新创业管理部门邀请服装行业企业的成功人士主讲,针对高职院校所有的学生开放。这种授课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授课教师;二是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可以节约授课成本,并可针对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4. 建立健全的孵化基地项目运行和评估机制

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应建立健全的项目运行和评估机制。(1)必须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准入机制,所有入驻孵化基地的项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考察和专家的科学论证。(2)必须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监管机制,在项目孵化过程中必须对项目的资金使用、业务往来、发展规划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良好运营。(3)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退出机制,已经孵化成功的项目和孵化失败的项目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该撤离孵化基地。(4)必须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机制,这种评估机制应当由多项指标综合决定,如专利数量、销售业绩、市场前景、工作效率、财务情况等,通过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来判定项目的运行情况。

三、 结语

在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提高高职服装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驱动力。

猜你喜欢
服装类创业项目服装
加速进入金融市场,23家企业成功上市 沪深京三市纺织服装类企业2021年度IPO上市情况及分析
加速进入金融市场,23 家企业成功上市
让人心碎的服装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我国2020年1—6月纤维品出口同比增长3.2%
2018年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半数以上收益高于上年度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