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戏曲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9-03-28 11:21黄军
戏剧之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文化传承课程建设

黄军

【摘 要】本文以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戏曲教育为出发点,分析师范院校戏曲教育的价值以及发展现状,强调了在师范院校中加强戏曲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师范院校戏曲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从而为戏曲艺术在校园的传承与振兴寻找正确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戏曲教育;课程建设;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135-03

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始纳入到国家战略高度,尤其是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对此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这两份文件指出,各地宣传、教育、文化部门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戏曲教育活动,充实艺术教育课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形式,如戏曲名家进校园、戏曲展演展示、戏曲赏析讲座等群体性活动,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学校的戏曲教育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一、在师范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文化艺术审美素养

从古至今,戏曲跟教育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传统戏曲虽说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形式,但戏曲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陈独秀曾评价戏曲:“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教师也。”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实施的戏曲教育主要是面对非戏曲艺术专业的师范学生所进行的教育,目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信仰、道德观念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戏曲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在师范院校戏曲教育课程中,我们所遴选的作品往往都是戏曲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学生在戏曲教育中不仅能获取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他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会被逐渐激发出来,这些对于在校师范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戏曲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同样也是进行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戏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精彩的历史典故,教人为善、为忠、为义、为孝,教人知晓善恶、明辨是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戏曲里都有着生动的体现,这些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紧密。例如,戏曲中有对爱国主义的歌颂,如《金沙滩》、《李陵碑》等剧目表现了杨家三代人前仆后继为国效力的英雄事迹和忠烈报国的家风;戏曲中也有对忠义精神的褒扬,如《赵氏孤儿》里面的程婴、公孙杵臼,《鸣凤记》里面的杨继盛。这些忠臣义士为了正义事业不畏艰险,全力以赴,而且做出巨大牺牲,这样的品格感动一代又一代人;戏曲中还有对清廉和公正的呼唤,如《铡美案》和《探阴山》等剧里的包公,主持正义,为百姓伸冤。《十五贯》里面的况钟,不辞辛劳、执法严细。这些作品是对他们的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人格的赞扬;戏曲中还有对真爱、真性情的礼赞,例如《西厢记》里面的崔莺莺、张生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牡丹亭》里面的杜丽娘更是为了情而死,为了情而生;戏曲中也有对于智慧的启迪,《三顾茅庐》和《群英会》里面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四进士》里面的宋世杰机智、冷静地揭露贪官罪行,为百姓洗冤。这些人物尽管身份地位不尽相同,但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戏曲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也不是严肃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动人。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说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传统戏曲就是“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来创设情境,通过戏曲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感受到真善美,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渗透性。

(三)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

从戏曲文化传承来看,戏曲院校的专业戏曲教育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戏曲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戏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戏曲从业人员,他们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主要承担专业戏曲教育的学校主要是以中国戏曲学院为首的艺术院校,他们是传扬中国戏曲文化的中坚力量。但是没有观众的艺术样式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普及型的戏曲教育则是为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尤其是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戏曲教育。师范院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文化高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当戏曲课程成为师范院校常规课程的一部分,戏曲文化就会在师范生中生根發芽,然后发酵,戏曲文化能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并跟多元的流行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这将会创新戏曲文化,让戏曲重现生机,从而促进戏曲文化的自我发展。

学生时代对于戏曲爱好的培养是较为容易的,一个人在儿时培养的习惯和爱好一般最为深刻、持久,常常影响一个人终生。戏曲教育对于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打好戏曲教育的根基,当他们走上教育岗位,将戏曲的火种传递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受到戏曲的文化的熏陶,那我们戏曲传播缺乏年轻观众的现象就会得到改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话戏曲的发展才会有未来,戏曲的传承才会有指望。

二、高等师范院校戏曲教育课程的现状及面临的考验

(一)戏曲教育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高等师范院校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戏曲教育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许多师范院校并没有把戏曲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而是开设《戏曲艺术欣赏》之类的艺术选修课,课时也明显偏少。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选择《戏曲艺术欣赏》课程的目的大多是把戏曲作为一种扩宽自身知识面的途径,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艺术修养。承担此课程的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时,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乎大多数课程内容就是戏曲名段欣赏,教师越想给学生灌输更多的“戏曲专业知识”,学生越感觉收获不大。所以这样的选修课仅仅开设几周,学生所剩无几。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虽然缺乏专业的戏曲知识,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政治、历史的基础知识,戏曲艺术本身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拥有的这些专业素养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戏曲文化。由于戏曲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上的定位不清晰,导致戏曲教育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面,忽略了戏曲艺术跟社会、文化关系,忽略了戏曲家的创作思想跟时代背景(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之间的联系。而现有师范院校开设的以欣赏戏曲名段为主要内容的戏曲课程,往往所选剧目陈旧,学生自己在网上就可以很容易搜索到,课程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师范生真实的需求。

(二)戏曲课程片面强调舞台视听,戏曲教育脱离本质

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里面讲授戏曲的教师未必都是专业学戏曲表演出身,而戏曲的舞台演出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很难熟练掌握戏曲表演专业技能。一些开设戏曲选修课,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效果,非常注重视听演唱,提倡学生开口唱戏。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有条件的学校会跟本地戏曲院团联系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去剧院看戏。平心而論,我们利用这些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戏曲视频,让学生唱了几句戏曲片段,戏曲课未必就会马上火起来,学生也不会因为看了几个戏曲视频,看了几场戏,就会马上被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所吸引。更何况并不是所有高校附近有戏院,虽然不少戏曲的票价比电影票都便宜,学生更愿意去看喜欢的电影,甚至愿意高价买喜欢明星的演唱会,面对电影和娱乐节目的竞争,戏曲的视听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当今很多资深的戏迷并非个个都爱唱戏曲,但是他们会收藏经典戏曲碟片,常去剧院看戏,在剧院做志愿者,不会开口唱戏并不能影响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再如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生平不怎么唱戏,但是这也无妨他对戏曲的挚爱,从事戏曲教育,成为伟大的戏曲编剧家。虽然戏曲是一门舞台艺术,但是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略它的本质,忽略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真正对于我们的戏曲名著《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缺乏深层次的文学理解,一些戏曲选修课仅仅停留在视听鉴赏层面,对于戏曲的发展的渊源知之甚少,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素养,所以当下这种以视听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戏曲教育的发展。

(三)师范院校缺乏专业化的戏曲教育师资人才

戏曲专业师资是开展戏曲教育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戏曲教育的成败。对于师范院校戏曲教育来说,当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师资的紧缺,师资专业素养的薄弱。就目前来说,由于我们过去大学学科体系的影响,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我国大学培养出的专业戏曲教育人才十分有限,现有的戏曲教育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戏曲教育的开展。多数戏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多集中在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代表的专业戏曲院校,其他综合性院校很少开设戏曲类专业,即使是专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最后往往选择的是职业表演方向,而在高校从事戏曲教育的少之又少。一些综合类院校开设戏剧戏曲学硕士和博士点,大多数研究偏向于戏曲文学,并不能在戏曲创作和实践上能够有充分的指导。迫于经济和升职等方面的因素,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高校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专业戏曲人才往往会选择转职。这些现象都制约了戏曲教育的开展。

三、师范院校开展戏曲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戏曲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一)课程设置上突出戏曲学科的独立性,因材施教,优化戏曲课程内容建设。

戏曲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既有戏曲文学的解析,又有戏曲理论的传授,也有经典剧目的欣赏,同时也包含戏曲实践的参与。戏曲教育课程应该重视学科的独立性,例如南京大学在全校的文化素质选修课中既有《昆曲艺术》《中国戏剧史》《戏曲声腔研究》《戏剧理论研究》《宋词元曲鉴赏》等理论概述课程,同样也开设了《昆曲清唱研究》《剧场艺术实践》之类实践性课程,这些经验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所以师范院校戏曲教育应当采取有教无类的态度,根据学校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因材施教。高校戏曲教育课程应当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种类型。戏曲公共选修课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更多的是面向理工科院系专业),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分要求选修课程,此类戏曲公共选修课主要以感性欣赏为主,同时也启发学生理性的思考。课程如《戏曲名段欣赏》《戏曲与人生》。而专业必修课主要在文科和艺术院系诸如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专业开设,课程诸如《中国戏曲通史》《戏曲美学》《戏曲音乐研究》,此类课程旨在给学生传授系统的戏曲理论、戏曲史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戏曲研究和评价能力,课程设置应该系统化、理论化和专业化。

(二)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

师范院校应该调动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积极性。戏曲教育不仅包括课堂上知识传授,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要重视社团的作用。学校可以帮助学生组建戏曲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戏曲主题活动,例如举办戏曲沙龙、戏曲知识大赛等。这些社团活动跟戏曲教育课程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完全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对戏曲真心地热爱,而并不是为了学分,而是在于陶冶身心,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大学生活。戏曲社团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在学校营造出一种戏曲氛围,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校园里活起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戏曲的世界。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戏曲社团、戏曲文化艺术节等课外活动作为戏曲教育的辅助形式,如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南京大学“集庆会馆”等。这些社团每年组织各种形式的戏曲活动,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光裕戏曲社”,成立于2003年,这是一个拥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扬剧、豫剧、锡剧、评剧等多个剧种的社团组织,每周组织戏曲排练,经常邀请戏曲院团的优秀表演艺术家来社团指导交流,每年组织戏曲联谊活动,邀请南京市其它高校戏曲社团组织戏曲演唱活动,每隔两三年举办一场戏曲专场演出,受到媒体、专业艺术院团、艺术家、戏迷以及高校兄弟社团的一致好评。戏曲社团作为戏曲教育课堂的有益补充,对于调动学生热爱戏曲,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渠道整合资源,实现师资力量的最大化

戏曲教育的促进与改革,师范院校还应该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有志于戏曲教育的教师,为戏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随着国家对戏曲的重视,每年高校的戏曲专业的毕业生也开始逐年增多,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以引进戏曲专业的老师充实戏曲教育师资队伍。戏曲教育的专业性较强,理论和实践层面要求较高,所以要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优化现有的戏曲教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要解决师资问题,除了长期培训之外,可以邀请知名戏曲专家来校授课,甚至是邀请社会上的一些资深戏曲爱好者(专业票友)联合授课,作为兼职教师,这种院校戏曲教师和社会戏曲专家联合的授课模式,既可以完成教学,又可以培养戏曲教师。

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除了外校聘请老师过来讲课,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选修课里面的戏曲课程,又比如江苏开放大学开设的《昆曲》课程,清华学堂在线里面的戏曲课程如陈为蓬教授开设的《昆曲艺术欣赏》,目前全国共有两万多人学完了该课程,不少同学还获得了由授课教师签名认证的课程证书。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慕课资源,学生在网上学习戏曲课程,获得课程证书,学校可以凭此给学生相应的戏曲课程学分。

四、小结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戏曲教育的定位不是培养能够粉墨登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也并非培养戏曲专家和学者。师范院校的戏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又高于一般的素质教育,是具有种子意义的高等素质教育。当这些师范生毕业之后,在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当这些师范生在教学中涉及到戏曲内容,教师在师范院校所掌握的戏曲知识通过对一届届学生的传授,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就会以原子裂变的方式扩散,为更多的年轻学子所了解和认识。所以说在师范院校强化戏曲教育,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意义重大。因此在师范院校弘扬戏曲文化,是当今传承戏曲、振兴戏曲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独秀.《论戏曲》,《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86-90.

[2]徐骏.高校戏曲教育的价值及发展建议[J].四川戏剧,2014(12):177-179.

[3]胡亮,宋新廷.普通高校戏曲艺术课程现状思考[J].戏曲艺术,2007,28(2):114-118.

[4]石艺.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戏剧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6):164-165.

[5]兰青.论高师戏曲音乐教育与中国戏曲传承的关系[J].音乐创作,2012(11):186-187.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文化传承课程建设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