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君墓志之铭》浅谈

2019-03-28 10:50赵永恒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赏析

赵永恒

【摘 要】书法艺术于唐代步入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这段时期的部分墓志亦是保留完整,石刻清晰,出土于山西省韩村的《大唐王君墓志》便是其中的代表。此墓志沿袭了隋唐墓志时期的形制与文体格式,时代风格特点明显。文章详细分析了志文内容,从其镌刻、用刀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技法赏析,并结合当时社会书风浅要分析了此篇墓志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唐代墓志铭;结构用笔;赏析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158-01

《大唐王君墓志》又名《王行立墓志》,于1991年出土于山西省韩村,刻石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现存于襄垣县文化馆。

《大唐王君墓志》沿袭了隋唐墓志的形制与文体格式。从刻石的组成来看,由志石和志盖组成,志盖29*28cm,上刻有篆书“王君之志”,2行,行2字,且字上有刀刻点画;志石42*41cm,15行,行15字。

志石中记载到:王行立,原本并州太原人,后迁于上党家(今山西东南部)襄垣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区)。其曾祖曾任润州江宁县令(今南京中南部);祖父曾在湘州(今湖北一带)任职司马。司马,兵部之职,以掌管军事为主。其父,王行立,任荆州(今靠近河南地区)录事,录事,属抄写类文职官员,据墓志记载,其父后期还随军出行。由这些记录来看,王氏家族在当时可以算上是名门家第,家族三世为官,家族家学深厚。

志文中还记载到:王行立随军曾到过泸州、雋州(今靠近四川附近)之地,这些地方都属南方阴凉之地,如若冬季行军,更是严寒湿冷,露水沾衣,无复阴阳之地,后王行立可能因此患上“头疾”,后因“头疾”严重而终。其夫人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再到唐朝的“李武韦杨”联姻,杨姓的“宰相世家”等;从文而著名的有杨炯、杨时、杨万里,从书法著名的有杨凝式等;因此杨氏家族曾被誉为“第一代传奇家族”,而碑文中所记载的“夫人母仪天下,谨遵妇德”也与杨氏家族家学所吻合。

其一,碑文记载详细,石刻清晰,风格特点明显。碑文中有很多字皆以“行书”入碑,这与当时社会书法书风密切相关。唐太宗时期,在书法上十分推崇王羲之,甚至将王羲之之书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究其缘由,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唐太宗所实行的“用人纳谏”之策相关。当时,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也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诗友兼书法老师,而虞世南书法师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这也与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关系密切;碑中的“终”“精”“之”等都与王羲之书风相接近。

这些字线条遒劲有力,用笔干净利落,使转方圆有度,点画形态刻画生动,撇捺舒展,整体虽掺有少量行书笔意,但整体墓志书写端庄而不僵化,灵动而不凌乱,气息稳健统一。

其二,碑文仍受南北朝书风影响,依旧沿袭魏碑笔意。多以方笔起笔,转折处圆润自然;一些字的“横画”多长,横势开合较大,“竖画”多加以控制,如“壬”、“之”、“五”等字;“撇画”多流畅率性,如“着”、“人”、“农”、“天”等;其用笔大胆,结体严谨;形多与魏碑相似,然字形扁方却更见其古朴天真,较之唐楷的法度森严,多了几分自然,多了几分萧散舒心,“母”等字。

其三,从刻工来看,初唐时期的刀工多集成南北朝方切的方法,刀痕清楚,字形多棱角,进入盛唐时期,刻工日益细腻,笔画转折接近于墨迹。《王行立墓志》的石刻者用刀大胆细腻,尤其是对撇画的镌刻,出锋犀利,起笔、收笔控制得当;点画镌刻形态有致,对“三点水”的刻画也完好的保留了书写者的连贯笔意,如“海”、“沾”等字;志石中对转折的刻画也是方圆结合,形美自然,如“南”。

清人在叶昌炽《语石》中曾写到:论自唐初至宋,书法凡五变,武德、贞观如日初升,鸿朗庄严,焕然有文明之象;自垂拱迄武周、长安,超逸研秀,其精者兼有褚河南、薛少保之能事;开元、天宝,华腴为精整,盛极而衰,苏灵芝、吴通微之流,即出于是时,乾元之后,体格稍卑。他将唐代墓志分为五个时期,各时期风格皆有所不同,《王行立墓志》应属于华腴一类,这篇墓志不仅包含了王氏家族、弘农杨氏家族的史料信息,而且其中的碑刻笔意也都承接了明显的隋唐墓志风尚,可以说《大唐王君墓志》是唐代墓志书法的缩影,也是研究唐代墓志、考量当时书风笔意等极具重要的历史资料。

參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海林.唐怀仁集字圣教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赏析
作品赏析
汉字赏析(广、上)
美术作品赏析
寻找自由——《囚鸟》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