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坏习惯为什么改不掉

2019-03-28 09:28孔沁刚
现代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坏习惯动画片惩罚

孔沁刚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宝宝身上的坏习惯:吃饭磨蹭、做手工拖拉、画画不专心、做算术马虎、玩具乱扔、抠鼻孔……家长想尽办法,对宝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打骂,但宝宝屡教不改,我行我素,让家长无可奈何。其实,不是宝宝顽冥不化,而是家长的方法不对。让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一探究竟。

成长需付出代价

【案例1】赖床的民民

5岁的民民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他有一个改不掉的坏习惯:赖床。每天早上,妈妈至少要叫他5次,最后总是把他从床上拽起来,连推带搡地给他穿上衣服,甚至吃早饭时他还迷迷瞪瞪的。民民妈想尽了办法,但于事无补,最后民民妈只得认定民民是个懒孩子。

【分析】都是过多参与惹的祸

妈妈任劳任怨地照顾民民,看上去无可厚非,实际上属于过多参与。正是因为妈妈过多参与,民民才养成了赖床的坏习惯,因为他失去了主动性。

每个人身体上和思想上都有惰性,责任心较弱的幼儿更是如此。家长的过多参与,往往会把宝宝的惰性激发出来。妈妈每天不厌其烦地充当闹钟,民民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有妈妈叫我起床,再多睡一会儿吧!”在这种依赖思想的支配下,民民赖床的坏习惯是永远也不会改掉的。而对民民妈来说,心里再不情愿也要催民民起床,因为再不起床上幼儿园就要迟到。

【策略】自然后果法的威力

事实上,迟到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这样孩子就有机会承受自然后果的教育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叫作自然后果法,即对于孩子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是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孩子自然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不同于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它使孩子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早晨再赖床就会迟到,以后不能再赖床了。因此,这种惩罚并不是针对孩子犯错的惩罚,而是为了使他日后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大多数宝宝的坏习惯之所以改不掉,往往是由于家长不敢放手而造成的。但是成长需要付出代价,不真正吃到苦头,孩子怎会甘心回头?其实,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当他多次因为迟到而受到惩罚时,他肯定会主动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从而改掉赖床的坏习惯。

利用自然后果法帮助宝宝改掉坏习惯,家长有必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将自己的计划告诉老师,当孩子迟到,请求老师配合,在批评宝宝的同时给一点鼓励,这样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好。

对恶习斩草除根

【案例2】说脏话的多多

每年暑假,多多都要回乡下老家陪爷爷住一个月。每次回到城市,多多都要被妈妈教训一顿,因为他满嘴脏话,非常不文明。不用说,说脏话的坏习惯是跟爷爷学的。最初,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到多多5岁时,要用半年时间。即便如此,每当情绪激动的时候,多多还是会冒出一两句脏话。多多妈很烦恼,怎样才能把说脏话这个坏习惯斩草除根呢?

【分析】恶习是怎样形成的

要想帮助宝宝改掉坏习惯,必须了解坏习惯形成的过程。心理学将坏习惯定义为潜意识中的自动行为,其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观察阶段。习惯就是不断重复的行为,而宝宝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

第二,模仿阶段。所谓模仿就是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样学样”。

第三,练习阶段。同一个行为,需要不断重复地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成为习惯。

以上是形成坏习惯的三个阶段,也是帮助宝宝改掉坏习惯的路线图。

【策略】层层阻击,步步为营

针对宝宝坏习惯的形成过程,最好的策略就是层层阻击,步步为营:

第一,别忽视第一次。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就难了,因此家长在第一次发现孩子的坏习惯时要坚决制止,不可姑息。防患于未然是成本最小的治疗。

比如,宝宝第一次打人,家长坚决制止,就会避免宝宝养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孩子第一次未经允许翻别人东西时坚决制止,就会避免他养成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在孩子第一次闯红灯时坚持制止,就会避免他养成无视规则的习惯;在孩子第一次抄作业时坚决制止,就会避免他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第一次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通过父母明确的态度,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了重复练习,就减少了形成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第二,净化成长环境。都说“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镜子”,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要进行反省,看看是否自身就存在这些问题。

比如发现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家长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总是很晚才睡;发现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总是拿着手机放不下;发现孩子不爱看书,家长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没有阅读的习惯;发现孩子总与人打架,家长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经常打孩子。

如果经过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源于自己,那么改变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让孩子从家长身上看到好的行为,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进而开始新的模仿与练习。

第三,改变在于坚持。对于大多数孩子,改变坏习惯的难度不在于认识,而在于坚持。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坏习惯总会反复,好习惯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这方面,家长要掌握以下两个要领:

1.多鼓励,少批评。关于改变不良习惯,对于宝宝来说,父母批评一次就够了。过多的重复不仅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宝宝产生反感与抵触。当宝宝有了好的转变,家长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让宝宝看到希望,还能因为家长的接纳而更有信心与动力。

2.与宝宝一起改变。互相监督比父母单方面监督宝宝,更让宝宝感受到家长平等的态度。这种被人尊重的感觉很容易激发起他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让宝宝学会自律

【案例3】磨蹭的果果

5岁的果果在兴趣班学英语,每天要背单词,听语音,作业量并不大,但他總是磨蹭,半小时的作业要做两个小时。妈妈林女士留心观察发现,果果1小时里要站起来8次:找零食1次,倒水2次,上厕所3次,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是否开始2次。平均不到8分钟站起一次,哪来的学习效率?

林女士想到一个办法。她对果果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你1个小时站起来8次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1个小时站起来4次就差不多了吧?”看到妈妈如此宽容,果果连忙点头答应。林女士接着说:“如果你1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4次,当天晚上的动画片你随便看,怎么样?”果果高兴坏了,保证一定做到。林女士又说:“别高兴得太早。有奖就有罚,如果你1个小时内站起来超过4次,当天晚上就不能看电视,包括动画片。”母子协议达成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果果兑现了承诺,做作业时1小时站起来不超过4次,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后来就放松了,1小时站起来了5次。他央求妈妈饶他一次,林女士铁面无私,不为所动。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化了,一想到1小时只能站起来4次,就会慢慢地控制,并用爭取晚上看动画片来激励自己。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果果终于改掉了磨蹭的坏习惯,代之以专心写作业的好习惯。

【分析】关于习惯的加减法

林女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好习惯最好用加法,改掉坏习惯最好用减法。想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就千方百计让宝宝不断重复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有外国学者说,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每天缠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反之,当家长发现宝宝有坏习惯时,制止通常不管用,宝宝想改也改不掉,此时家长要用递减法,只要坏行为出现的次数在减少,就应该被表扬,逐步递减的结果会使坏行为减少到最低点,直至消除。实际上,培养好习惯与改正坏习惯是同时进行的,矫正任何坏习惯,都是在培养好习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实际是替代过程,也是加减法的过程。

【策略】恩威并施是良策

用好培养好习惯的加减法,家长要掌握以下三个要领:

第一,制订适当的标准。要改掉宝宝的坏习惯,必须制订适当的标准。比如果果的例子,做作业时每小时有1次走动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必要把标准定成零次。当然,如果家长不希望宝宝有某种特别恶劣的行为,如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那么可以采用零次的标准。总之,标准要切实可行,不能让宝宝经历太多挫折。

第二,了解宝宝的喜好。要帮助宝宝改掉坏习惯,必须有所奖励,而奖励必须投其所好。果果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奖励和惩罚对他来说就特别重要,所以克服坏习惯的效果特别好;如果奖励和惩罚不疼不痒,他不可能有如此强烈的感触。

第三,耐心坚持。任何坏习惯的改正都需要采用渐进方式,逐步要求宝宝递减坏行为的次数。这需要坚持耐心,家长不能要求坏习惯在一夜之间踪影全无。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坏习惯动画片惩罚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坏习惯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真正的惩罚等
挖耳是种坏习惯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